高效语文课堂浅议
2015-06-22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GS[2014]GHB1484 郝德宏 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效语文课堂;实施策略;情感;目标;情境;导学案;小组合作;多媒体手段;板书设计;课堂评价 一、高效语文课堂定位 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其实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道理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地教学。 二、高效语文课堂实施基本条件 课堂教学的高效问题,有人形象的把它比喻成穿越玉米地,第一是谁最先穿过玉米地,那就是速度问题;第二为谁掰的玉米最多,也就是看谁收获最多,获得知识最多,就是效益问题;第三看谁身上的伤痕最少,也就是安全问题。这里“速度”、“效益”、“安全”确实抓住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这里有两方面的规定性得注意:一是时间的规定性,因为凡是高效问题都与时间挂钩,离开时间不能谈高效的,二是目标规定性凡是高效问题都要与目标挂钩,离开目标也无所谓高效了。 新课程改革中第三维目标要求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语文承载的厚重情感,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使我们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潜质和优越性。因为谁都无法否认语文课堂的情感因素,他是更直接的以人格教育人格,以灵魂触动灵魂。语文教师是高效语文课堂实施的直接推动者,语文教师不能是一个旁观者,而且必须是人格高尚,情感饱满的参与者。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冷若冰霜的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领悟李清照的凄婉缠绵、辛弃疾的壮志难酬。因此见于语文课堂的特质,教师的激情成了实现课堂高效的基本条件,语文课堂教师通过激情展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取向,在课堂上焕发出亮丽的光彩,让学生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用真情呼唤学生的真情,用行动引领学生的行动,为课堂注入内驱力,课堂高效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像一盆冷水,许多教师本来也是热铁,但在与冷水的较量中慢慢地冷却下来,失去了当初的热量,甘愿静静地躺在那里,如果我们不想让平庸的生活冷却,那么就得找回当初的热情,把自己加热。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失去了激情,那么他的教学就会变得苍白,僵硬,甚至枯死,课堂教学肯定无高效可言,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之所以上的好,除了教材挖得深,教学设计的巧妙外,更主要的是因为教学有激情,所以浓郁的情感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基本条件。 三、高效语文课堂实施途径 高效语文课堂尽管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它还是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笔者和几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反复交流、讨论,认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1.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准确的教学目标不但为课堂指明了教与学方向,更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支配了教学的全过程。准确科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学目标的确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或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或一节课,完全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目标甚至可以相对单一,让学生一课一得。如《师说》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掌握积累“师、道、圣、之、其”等多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课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3)在梳理文言现象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课文的层次结构,进而理解作者的“师道观”。 (4)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着重探究课文的争议之处。 (5)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创设情境,进入角色。情境是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唤醒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语文课堂成为放飞梦想的殿堂,例如教《琵琶行》时,当时班上有名同学音乐专业,琵琶弹得很好,我特意让学生把琵琶带到课堂,让学生们简单了解了其形状构造及其特点,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和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在讲授《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特长,深入地研读文本,积极地去揣摩人物的神情、动作和心态,在经过同学间亲密的合作,把戏剧中的场景在课堂中呈现。通过角色的扮演,扮演者就有一种和剧中人物相似的感受,而观看者也仿佛如临其境。 3.科学使用导学案,使导学案充分发挥“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导学案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参与,自助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主动学习的关键途径,在这方面陕西的宜川中学,浙江的马塘中学取得显著成效,让我们在参观学习之后深深敬佩和信服。而目前使用的导学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不能贴近教材,编写的内容与教材关系不大;二是不能贴近学生,有的导学案就是教案,还有的导学案就是学生练习的罗列。三是操作性不强,与教师的备课脱离,为“导学案”而“导学案”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是导学案使用中的大忌。 4、小组合作模式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团体优势。小组合作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有助形成让每个学生进步的教学氛围,使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必然组织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5.多媒体手段和科学的板书设计需有机配合。多媒体手段的有效使用配合精巧醒目的板书设计,会使高效语文课堂犹如神来之笔,不但让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更能使符号、声音、图形、视频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元素,化抽象为形象不再口头诠释,而成为一组组可见可感知的形象。可以将文字、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一一呈现,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再现当时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之多媒体图文并茂,又兼具音响等特点,涵盖信息量非常大,是有限的课堂时间效率发挥到最大。而科学的板书设计可以借助多媒体立体化、多层次逐步展开,对于形成知识网络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因此多媒体手段与科学的板书设计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 6.科学的评价机制。高效语文课堂要不断走向深入,科学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情真意切、简明扼要的评价会使每节课堂成为下节课的“磨刀石”,科学评价会使高效语文课堂持续走向深入的必要环节,当然高效课堂的包括学校对教师整节课的评价,更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导向性评价。一节好的语文课,如果教师使用好评价工具,课堂不想活跃都不行,不想高效都不行,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学习获得成功,获得别人的赞扬和认可,作为学生就更为明显。面对可塑性很强的学生,老师要巧妙通过评价,引导他们向新的方向努力,比如“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希望你继续努力”,“这真是个金点子”,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回答的答案和老师相同时,则可说:“真实英雄所见略同”等这一句句激励性评价,会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不断前进。 高效语文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不但抓住了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症结,力求以一线实践经验作为基本理论,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历史必然趋势,笔者相信这方面的探索,绝不是笔者和几位同事在孤写奋战,它一定会以合时代精神的魅力吸引更多同行参与到研究讨论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