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任务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6-18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岳雷 甘肃省榆中县第九中学 【摘要】所谓好老师,大而话之,就是能教好书育好人的老师。教书和育人是同一过程的辨证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好书的同时,塑造好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智力和品行的发展。这样,以什么样的思想或计划去上课,到底要把学生培育成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起码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他们的学习生活目标,改变他们的生活认知坏习惯,然后,教他们如何去做,以怎样的生活学习态度去做。学生自己做了,才能真正学到想要的东西。这样,明确了教学目标,再去设计课堂,就有的放矢。 【关键词】任务式教学 数学 所谓任务式教学,其实质是将教学安排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而且各个伴随的教学事件都能够提供多课程的延伸。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任务式探究学习的关键在于如何抛出任务,让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任务目标。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任务可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出,也可以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提出,但不管用何种方法提出,都必须有明确的探究性目标,给学生以一定的指向,能够引起学生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通过任务诱导学生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探究。 2、确定任务。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在讲解指数幂的时候,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兰州牛肉拉面全国人都喜欢吃,那么,你知道一碗牛肉面中有多少根面条吗?这时,同学们就会七嘴八舌的开始议论了,有人认为是32根,有人认为是64根,还有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了探究的任务,学生才会有明确的探究方向,学生的思维才会有明确的指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探究活动在任务的不断驱动下,才会步步深入。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探究任务作指导,学生在开展探究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或浅尝辄止。 3、自主学习。在学生明确了探究任务后,就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根据任务目标,收集资料,有目的性地阅读课文,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任务的方法,并主动地提炼总结,交流探究结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思维,打通课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加深拓宽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留下来让同学帮助。例如上例,学生就会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结果发现原来是同学们吃的类型不同,有的喜欢吃毛细,有的喜欢吃二细等等,由此发现根数和拉面的次数有一定的联系。这种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就会理解的更深刻。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应该知道,学生探究的能力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而且,对于小学生的探究学习来说,我们对探究过程比结果更为看重。我们深信,只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权利,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任务式的合作探究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引导、探究为基本方式,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目的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①同桌互探。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相互交流。②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③师生共探。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要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教师点拨,师生集中解决难点。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教学“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时,首先给学生用分子除以分数的方法计算几道分数化小数的题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一下,这几个分数有什么特征,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个秘密在分数的分母上;教师继续引导小组合作探究,那么分母有什么秘密呢?让学生观察、研究后、在小组上交流各自的看法,大家达成共识,任务在合作交流中圆满完成。 4、效果评价。由于任务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实施任务式探究法,对学生而言,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当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而这些新问题的产生必然会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带着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去实践,一定会更有意义。 总之,任务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这是一种开放型、互动性的课堂教学。任务式探究学习的过程,正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