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语文教学

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使我校的教育搭上了现代化的列车,丰富的教育资源给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一次新的契机,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远程教育资源的介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我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生动形象地开展了语文教学工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远程教育就好似清风活水,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它使学生真正做到“乐于学,学中乐”。本文通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个方面浅谈远程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引言: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它以高新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接受式、填鸭式教学的缺陷。特别是课改后的语文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可以往的教学方式,由于条件有限,课改不能落到实处。远程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主论:

自从我开始利用远程资源上课,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乐于学习语文,每次到远程教育室上课都会被他们那欢呼雀跃的神情所感染。上起课来也得心应手,我深深地体会到远程教育让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整合资源直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只要打开远程教育资源网,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信息便闪现在眼前,有教案,有课件,有教学案例,有教学论文,可谓琳琅满目。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电子备课。比如,我备《詹天佑》一课时,可以直接在远程教育资源中心找到合适的教学设计,下载精彩的课件,挖隧道和人字型铁路场面的图片、视频资料为上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需灵活运用,非常方便。由于远程教育媒体资源新颖、形象、可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降低了难度,所以学习的兴趣就更加浓厚。《鸟的天堂》一文,在指导学生学习时,由于受空间与知识的限制,师生很难想象出“鸟的天堂”优美的情景,学习时很生硬,远教媒体资源能够将大榕树的枝、叶、干、根及鸟的活动、叫声直观的演示给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使其对学生的印象具体形象、生动逼真,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观潮》中运用许多比喻、夸张的句子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由于学生知识有限,脑中没有钱塘江的表象,想象不出大潮景象的变幻,就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学此课时,充分运用远教资源,通过光、色、声并具的演示,使学生观看到了“白浪翻滚、战马齐进、山崩地裂”的情景,学生不断的拍手叫好,师生在这种壮观的情景之下,充分理解了大潮的变幻,得到了美的享受。

远程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特别是远程教育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更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教学该如何面对这种形式的改变,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例如,我们在讲《长城》一课时,利用远程资源,将与长城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与长城有关的音乐、课文朗读、以及课本中重点的字、词、句整合到课件中,教师和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使学生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另外,我们还将此课件做到校园网的资料库中,学生在阅读课利用微机进行阅读时,既可以复习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内容,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浏览课件中其它的相关内容,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性发展的需要,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二、资源共享重现情景,体会到了真实情感

信息资源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创造了最佳情景,增进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课堂教学声形并茂,情趣盎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极大文化底蕴的厚度。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景,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空中课堂”、“课堂实录”、“名师辅导”为教学提供了直接指导。这是一堂五年级的“语文”课,地点在多媒体教室。教学的题目是《再见了,亲人》。开课前,老师没有让学生去读课文分析段落,而是用远教媒体资源给学生再现了当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离别的情景。老师将鼠标轻轻一点,电视屏幕上便出现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离别的画面,看后生生泪流满面,对情感的体会更加真实。科学家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小学语文中部分内容,那情那景学生难以理解,使孩子们对课文的学习无动于衷,更谈不上“心灵的震撼”。现在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使当时的情景得以再现,学生的理解与体会就更深、更具体。

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远程教育,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眼睛。然后,利用资源共享,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远程资源,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三、资源信息标准运用,规范学生的学习指导

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课文朗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由于农村教师、学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课文朗读“音不准、情消失”的现象时常出现,谈不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在远程教育资源中可以找到相关的字音、字形、字义、朗读等内容,学生有了标准的范读,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读文时由过去的生硬结巴变得正确流畅、富含感情。针对学生的实际,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

在多媒体优化组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反馈机会较多,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达到期望目标的距离,可随时在课堂中反映出来。教师要在把好目标达成尺度的基础上及时作目标调整。心理学研究得出一个原理:“我们在引导感官活动鉴定各种错误或正确动作的结果时,可以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引用一些补充性的刺激来寻求和巩固更完美的工作方式,并完全消除错误。”所以在目标调整过程中应利用“补充性的刺激”消除错误,纠正谬误,使新知识的习得尽可能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

例如《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意在教育学生学会体贴父母。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往往容易片面地看问题,他们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会产生这样的看法:自己的爸爸对自己的孩子真好。而自己真正得到了父爱,而忽略了关键的一面:爸爸劳累了一天该好好休息。此时,教师以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至此,可以再次用课件演示爸爸的汗水不断往下滴的情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爸爸”这个人物满头大汗的样子,由此得出爸爸工作一天已经十分疲劳,孩子应该体贴爸爸的结论,从而体会到兰兰是个懂事的孩子。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就能把兰兰对爸爸撒娇、兰兰关心体贴爸爸的语气都表达得淋漓尽致,捕捉到了文中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资源共享展示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通常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出发点的观念和意识。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创新意识的激发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基础。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发挥。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

3、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

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能保证学生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就小学语文而言,由于其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囿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录音播放。

《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录像再现。

《火烧云》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不同变化的描写,让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平时观察到火烧云的机会很少,有时即使有机会观察,看得也不是十分地仔细,因此在对课文内容理解时,自己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为此我们可以把电视录像中有关火烧云的资料重新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过以后,视野开阔了,思维也就灵活了。然后再让他们去学习文中的内容,他们就有了一定的思维求异性和变通性。

3、网络下载。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的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结论:

教学实践证明,远程教育资源包含了时事动态、学法指导、少年文化等丰富的内容,在浏览的过程中师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认识了更广的世界,自己的视野翻越过高高的山岭变得更加开阔,这样就会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总之,运用远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远教的光芒犹如初生的朝阳,照亮了农村黑暗的角落,让农村的孩子们在五彩斑斓的远教资源中腾飞吧!让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远程教育这一教育手段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地发挥其内容丰富的优势,全面展现它的作用。让它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使语文教学精彩纷呈,使学生真正做到“乐于学,学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