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片、声音资料在语文、英语学科中的使用方法及策略
2015-06-16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内容摘要: 在使用电子白板中的课件时,不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对于图片、对于声音资料,我们要以为教学内容服务,有利于教学环节设计,促进教学效果的原则来采用。突出其对教学主题的针对性、对教学的实用性。依照讲求效率,图片不宜多,声音不宜长。图片忌杂、声音忌乱。先思后观图片对比,先想后听声音强化。配乐音乐要轻柔等原则来取舍。但无论多媒体课件如何精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图片、声音资料 电子课件 课件制作 我们学校在2010年安装了电子白板,电子白板随机携带有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三个年级七大学科,涵盖了语文6本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于是,有的老师图方便,课前不精心制作课件,上课时就到电子白板上点多媒体课件使用。 通过听课和观察,发现其实电子白板中随机携带的课件其实有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图片太多太杂乱,声音太长。实用性不强,绚烂的图片、丰富的诵读声音资料容易转移学生听课注意力,也容易影响上课时间分配。总之,图片和声音资料的杂乱,干扰了课件的美观,影响了学生注意力。并不切合全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缺少实用性。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图片、声音资料在语文教学课件中的作用呢?本文想就此作一浅要分析。 图片的选取、声音资料的准备总的要符合讲求效率、贴合主题的原则。忌多、忌长、忌杂、忌乱,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 讲求效率,图片不宜多,声音不宜长 电子白板随机携带的电子课件中图片很多,一个教学环节少则有三四张,多则有七八张,很多图片虽然好看,但容易干扰教学安排和学生注意力。比如在《岳阳楼记》的课件中,介绍岳阳楼时就出现了长江图片、明月图片、楹联图片、帆船图片。这么多图片,一点开,一展示,的确极费时间,并且偏离了介绍岳阳楼这一主题,让学生看了都不知道思绪能想到何处去?所以是欠妥的。其实,教学中的图片应相当具有针对性,应贴合教学目标来选取,强化实用性。一般一个教学环节选取一张图片来展示就可以了,图片最多也不要超过三张。选择的图片应相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能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比如导入《紫藤萝瀑布》时,就选择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十分典型的紫藤萝花的图片就可以了。伴随着优美的钢琴曲,让学生欣赏眼前繁茂的紫藤萝花。随后提问:1、面对你眼前繁茂的藤萝,你的感受如何?2、它真的是瀑布吗?3、你由此联想到了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学生明确,第四课其实写的是紫藤萝花,不是写瀑布的,因为紫藤萝花太繁茂,所以看上去像瀑布。繁茂的紫藤萝花,让人会产生联想。而这也是本文的写作思路了。 电子白板随机携带的电子课件中声音资料也很丰富,不仅有范读声音,还有作者简介,科学知识介绍等。单就范读声音来说,不仅有现代的古代的诗歌范读,古文也有范读,甚至是重要的现代文也有范读。那么多的范读声音,在使用时,完全没有必要全部采用。如果盲目跟着电子课件的内容上,单听《春》、《最后一课》、《云南的歌会》等现代文的范读就要花去小半节课时间,极大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了授课效率。其实,对于声音资料,我们可以这样处理。在学生预习后,先在课上抽学生读,再听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的范读(或者是老师的范读),指导朗读技巧后,再让学生诵读。现代文不适宜在课堂上听范读,可让学生在预习时自读,课前预备铃响后的五分钟再齐读。 总之,图片不应贪图美观、贪图形象,而弄得太多;声音资料也不应为省事,而放得太长,。图片和声音资料的选择都应贴合主题,为教学服务,要把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问题的提出都蕴藏在其中。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样做才能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二、 紧扣主题,图片忌杂、声音忌乱 电子白板随机携带的电子课件中,页面很是不简洁美观,页面上出除了有教学内容的文字外,还往往会有乱七八糟的卡通画、美丽的风景图片、人物图片等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图片,每次一点出这些课件,学生就在下面“哇!”地呼出声来,一两分钟后,有的同学干脆趴在桌上欣赏起图片来,真是想让学生不走神都难。如此不扣主题,杂乱的课件页面不仅老师看起来不舒服,更分了学生的心,干扰了课堂。所以,课前除了文字内容外,最好将这些卡通画、景图片、人物图片等干扰课堂的图片都删去。 电子课件中声音资料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主题来选择。作家介绍的声音、介绍化石的视频和声音、介绍导弹的视频和声音,能用的则用,不能用的坚决舍去。在选择范读声音资料时,最好准备配有背景音乐的范读来让学生听。 总之,课件要力图简洁美观、主题突出。好的课件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知识点及时而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三、 先思后观,先想后听 即是让学生在诵读后,先品味美词、美句,再品悟的基础上再放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从中感情;先让学生自读,再听课件范读或老师范读。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先入为主对学生影响,让学生先读先品,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纠正,通过纠正达到强化的目的。比如在讲《三峡》一文时,对山高峰秀、河深水冷的画面,先用一分钟时间让学生去想象。然后再点击准备的长江三峡美景的图片,用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想象置身其中的感受,然后再抽一二个学生来谈谈。然后再通过播放猿的鸣叫声,来让学生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猿啼三声泪沾裳”的哀凄气氛。 总之,让学生先读,发现自己不会读的字、不懂的句子,难于想象的画面后,再通过观看图片、听相应声音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强化感知体悟,进而变成一种审美能力的积累。 四、 观图说趣 在使用课件导入新课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图片,利用图片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比如讲《猫》一课时,就可以课前选取一张踢竹篮的小猫图片。课前,学生一看到该图片,就被图片中猫的可爱给吸引了,让他们联想到自己家里的小猫。老师针对性提问:1、你家里养猫了吗?它长什么样?2、它发生过哪些趣事,让你难忘?学生纷纷举手愿意来把自己家里的猫用来分享。还有一种观图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观看图片,指出图片中的知识点,考察学生观察的能力。比如在《秋天》一课中,白板上依次展出秋收后的农家小院、清晨中的渔船、朦胧睡意的少女三幅图画,让学生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蕴藏着的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中相应诗句内容的理解,直观地理解诗歌传达的情感。 观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环境更好地感受课文传达的情感。 五、 配乐朗诵,音乐要轻,学生要看书 配乐即范读时的背景音乐,优美的背景音乐能帮助诵读氛围的营造,能让学生陶醉在美妙的想象空间中,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优美的配乐还能调节课堂节奏,陶冶学生情操。应选取什么音乐来作配乐呢?应选取轻柔、空灵、优美的、充满灵性的轻音乐来作为背景音乐,比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班德瑞的钢琴曲和新世纪音乐为主。悲凉哀伤的轻音乐、古典的管弦音乐不适宜做背景音乐,流行歌曲、摇滚歌曲更不适宜作配乐。 应采取学生看书听、边听边感受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学校的孩子基础普遍较差,许多孩子行为习惯一直不好,个别的甚至已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于这些没有人生方向的孩子来说,过于高尚的环境创设其实也发挥不了多少情感熏陶的作用。对于这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孩子来说,认字断句的能力培养更为紧要。所以,在听诗歌古文的朗读时,采取播放配乐,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边看书边感受的方式,效果要更好一点。 六、 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 然电子白板的使用提高了现代教学水平,虽然课件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虽然图片、声音资料的使用增强了课件效果。但教师的作用始终无法替代,教师作为人文知识的传承者,在讲台上的气质、风范最能感染学生,教师的语言、情态最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因此,在范读、引导方面,教师还应发挥好作用。尤其是在现代、古代诗歌、古文的朗读中,老师最好自己来范读。因为老师的声音、情态是最直观,最容易让学生模仿的。在意境的描绘中,教师精炼的语言,更容易让学生发挥出想象。比如《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最好由教师来范读,让学生感知到“断肠人”要连在一起读的朗读节奏。在对12个景物词的梳理中,老师引导学生逐一明确,干枯的藤蔓牵挂在什么样的树上?在苍老的树顶端有一只什么鸟?乌鸦映照在什么时候的光辉下?……学生眼前便自然展现出一幅天涯沦落人的画面。 总之,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工具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电子白板中随机携带的课件也是要因为教学环节的安排而有所修改的。在电子课件面前,我们不能盲目,不能不分轻重地一味使用。这样老师便成了被电子课件牵着鼻子走的人。 对于图片、对于声音资料,我们要以为教学内容服务,有利于教学环节设计,促进教学效果的原则来采用。突出其对教学主题的针对性、对教学的实用性。依照讲求效率,图片不宜多,声音不宜长。图片忌杂、声音忌乱。先思后观图片对比,先想后听声音强化。配乐音乐要轻柔等原则来取舍。但无论多媒体课件如何精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