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地理教学中利用信息化合作学习初探

江门市第八中学   赖惠心

【关键词】地理教学  信息化  合作学习

【内容摘要】信息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我们的教学也走向信息化时代,在教学工具上则主要是集中表现在信息多媒体的介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进行合作学习已成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做好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制定可操作的合作学习过程、讲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管理要到位、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要中肯。

信息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用来提高培养、发展新的技术,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并使这种技术得到普及,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我们的教学也走向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学活动从传统的靠一块黑板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朝着新型的互动式的多媒体教学演化;从原始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表述朝着具体的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转化。在教学工具上则主要是集中表现在信息多媒体的介入,地理教学中利用信息化进行合作学习已成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利用信息化开展合作学习,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21世纪的课堂教学,营造的是活跃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加入一个团体(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合作学习中达成共识并发展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技能,为面对一个合作与技术的世界做好准备。信息化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学习七年级下册《西亚》为例说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目标的确定要有学习内容,要讲究团队合作的技能,要有世界公民意识。

二、要做好合作学习前的准备

1、建立Q群的动员和培训阶段。老师让学生了解QQ这种信息化工具,首先让科代表建立一个Q群,动员全班同学都用实名加入班里的Q群,让学生与学生互相了解,然后老师再教给学生QQ的操作流程、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电子邮箱、QQ群的共享功能来互相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2、提出学习任务。如学习《西亚》的学习任务是:西亚的地理位置为什么重要?西亚丰富的石油分布有什么特点?石油主要的输出路线怎样?

3、布置学生上网收集资料、浏览信息,整合资源,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深入学习,整体把握西亚学习内容。

4、合理分组,并选出小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爱好与能力进行分工。

三、要制定可操作的合作学习过程

1、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QQ的学习功能。发现新颖的有用的学习资料可以把它上传到QQ群共享。学生如果有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通过QQ群集体解答。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分享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还可以根据合作学习专题建立QQ群下的讨论组,发起讨论话题,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探讨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

2、老师利用QQ上传文件建立小组学习评价机制与“约定”机制,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管理。老师也在QQ空间里发表“解题思路”、发表图片,有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3、使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展示更多的资料与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分享信息,分享成功,分享喜悦。

4、利用电脑与u盘等工具在课堂上实现交流分享资源。

5、老师和学生共同通过在线交流、分享和创建在线文档,就本节所学到的内容学以致用,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与进行经验交流,让师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这就是使用信息化工具来促进合作学习的好处。

四、合作学习的方法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如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亚地区战乱不断地原因?

3、探究学习。如阅读课本内容“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探究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习以色列哪些方面?

4、角色扮演。

5、对比。

五、合作学习的管理要到位

1、意识方面:

安全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活动来让学生懂得安全知识,掌握自救自护的安全技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组织学生阅读“版权资源和指南”、《因特网安全提示》等使用互联网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教育学生要做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合法、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回复不认识的人所发的邮件和信息,不随意点击网站上不合适的地方,不分享不适合的网站。

2、支持合作者方面:

①教育学生与合作者讲文明、讲礼貌,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做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②教育学生懂得地理教学需要师生合作学习,更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与认真探究。

③制定项目预期,并且发布到班级QQ群、博客群上,将项目预期通过邮件发送给其他合作者(包括学生的父母),将合作预期张贴到班级园地的管理栏上。

3、技术管理方面:

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是以生生合作为主体,老师起引导与管理作用。

⑴采用对对面的“面座式”座位排列,便于小组同学合作与交流。

⑵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因素,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每个小组人数宜为4—6人,优生和差生各一名,中等生两三名。

⑶设立具体详细的合作学习规则。①学生必须遵守班内规则和组内规则,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给不积极发言的学生发警告单。②学生要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尊重他人。③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④建立竞争机制。班里建立竞赛栏,实施小组竞赛。⑤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管理员的作用。⑥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要对发言特别踊跃的学生进行次数限制,如每节课发言不超过两次,使学生慎重选择发言时机,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六、中肯的合作学习活动评价

老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目的是否明确,对自己所扮演角色是否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态度是否认真,如有没有积极搜索资料,整合信息,热情参与讨论与交流;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老师要及时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闪光点,借闪光点传授知识点。作为地理学科,教学中强调图表运用,由过程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对西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表个人看法,分享想法;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思想,经过大家的合作讨论,完成学习目标。地理教学离不开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交流,调控好课堂纪律,做到紧张而有序。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智慧、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地理学习课堂。

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逐步分析数据,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在自主、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互评量规的主要项目有:合作意识及合作态度的情况;使用信息工具情况及能力;整理分析数据和分享想法的能力;创造性完成任务方面的水平。利用互评量规给学生反馈自己的活动情况,通过互评得到促进,通过互评、互导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及努力方向。

学生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才有效。

评价内容要多样化: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测试成绩、作业情况等方面要合理使用。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让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将各合作学习小组修改后的作业汇总,编写制成手抄报,张贴在学习园地,让更多的老师与同学能分享到学生学习的成果,也给学生留下互助合作学习的美好回忆。

老师用投影仪、电脑上课,同时教会学生使用QQ、微信、上网等信息化工具进行地理学习有好处,因为地理图片多,信息量大。我们地理科任老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来促进师生、生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