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恩平市那吉镇中心小学  张友年

课程改革的理论背景是情景主义的兴起,课堂教学需要全新的教学理念。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六大课程改革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列出十大语文素养任务都是很有针对性的,析出十大素养内核,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每一个受教育者调育成一个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真正的中国人。课堂教学是教育系统的重点,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一、学生是本,张扬个性

创造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具有个性的人,他们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他们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世界。教师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发展他们个人的特点、强点、闪光点,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读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进行生动的创造”因此,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钻细研、揣摩品味,通过集体讨论、自由发言,鼓励学生敢于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敢于提出新见解,最终有所发现。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水,有的说雪化了变成泥巴;有个学生说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这位老师根据标准答案给他打了零分。很可能天才就这样被扼杀了。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标准答案捆住学生,应理解和尊重学生的独创性言行并热情地加以鼓励。

为学生提供自己建构的方法去解决实际情景中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目标重组自己的经验,自动建构知识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建构知识的意义。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格拉泽教授说过:“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或者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多地依赖于已经知道了什么。”任何有效课堂教学都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因为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一套见解、任务、经验和关系来到课堂,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对要学的内容已有了自己的概念,而这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财富,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注重挖掘利用这些,甚至喜欢用“替代”的方法取代,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设置背景、渲染气氛,诱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和幻想,促使他们充分提取头脑中贮存的感性经验参与对当前新知识的理解,从而避免机械学习达到真正的理解。

二、教师是引导者,强化服务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一切教学必须从学生出发”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教师自主发展的平衡。西方名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在是授知,而仅仅在于唤醒,在于使他内在的人性能充分展开,寻回自我,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思索产生智慧,再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要平衡这种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发展的关系,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避免教师的认为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内容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权威形成姿态。学生的学习变成教师的灌输,这样的课堂效果只能使学生依靠机械识记牢记知识,而学习中的方法、策略通过直接传授是无效的。新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孩子自教自学、互相合作,教师则主要起启发引导、互相合作、提升的作用。如教材第十一册的《桂林山水》一文,我在教漓江水特点的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由读,感受漓江水“静、清、绿”的美,然后分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些语句美?为什么?”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经过交流、评议以及教师的点拨,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文章的意境美。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教师积极的互相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想象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为学生服务,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语文教学的舞台。

三、授以方法,转变课堂模式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用得最多的教学模式是:“复习—引入—新授—练习—小结”五环节教学,这种模式的作用范围日渐缩小,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有严格的标准,并由教师决定学生学习结果的对错,往往抑制学生的发展,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新得教学模式应该是“自主参与,互动交融”模式,中国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吴庆麟博导指出:“课堂教学是一种平衡状态,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情景主义理论合理成分的平衡,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发展的平衡”基于以上论点,教师的活动特征与学生的参与特征是彼此平衡的两条主线,分别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根据认知动态过程:“认知准备—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内化—巩固运用”,课堂教学中师生均呈现一种平衡状态:

师:

生:

鉴于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合作学习,互惠学习的体现;是“人—物”互动理念、“人—人”互动理念的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时代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是教育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挣脱束缚,逐渐地摸索、不断地创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