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化学用语有效性研究
2015-06-14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化学科学在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简明、严密、国际通用的符号系统,即化学用语。在所有化学科学文献或教材中,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都要用化学用语来表述,例如,原子、分子、离子要用元素符号、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述;化学变化要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述; 化学计算也需要化学用语来完成等等,这些内容都与化学用语紧密联系。由此可见,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科学知识的最基础内容。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始终,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只有掌握好化学用语,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并且了解其化学内涵,才有可能学好化学。由此可见,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这就使得此阶段化学用语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以使学生能顺利地学好化学用语,逐步习惯运用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但化学用语记忆性的东西太多,让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不久就失去了学习兴趣,以至于过早的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化学用语有事初中生开始学习化学遇到的第一个难点,也是学习化学的第一个分化点。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化学用语呢?教师应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 下面谈谈自己通过学习、分析所得的一些体会:
1、明确目的,认识重要性 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要想干好,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积极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化学用语记忆性地东西太多,学生初学化学用语,往往感到枯燥难记,甚至产生畏惧、厌烦心理,不久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以至于过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以及其重要性。比如从第一节课开始,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元素或物质,教师就将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介绍给学生,讲明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特殊语言,它具有简便明了,书写方便等优点,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掌握好化学用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1】。
2、分散教学难点,减轻记忆负担 初中化学用语知识分布的特点是比较集中,例如,人教版《化学》上册在第三单元“课题三”中学30多种元素符号,第四单元“课题四”中学生要学习用常见元素化合价、5种常见原子团等知识来熟练书写化学式,在第五单元“课题二”中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在短短的三章学习中,学生既要熟记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原子团、又要运用元素符号、化合价等知识来书写化学式,还要用化学式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样会形成知识堆积,学生很难学好,尤其是其中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开始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感觉化学太枯燥,不想学,以至于彻底放弃化学的学习。如果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不能获得学习成就感,学生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最终也会导致教师教学的失败。【2】【3】 为了突破化学用语学习的分化点,就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将这些难点分散,采用分散教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对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可采取提前识记的方法。从第一节课就开始分组让学生记忆1-20号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达到会读、会写、会分辨。从绪论课开始,遇到有关元素和物质时,可将相应的化学用语标注在中文名称之下,使元素符号、化学式作为代表某种物质的符号陆续出现,要求学生提前识记,让学生多见多写,形成记忆。每节课开始再听写一下,一来督促学生记忆这些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二来让学生明确知道这些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重要性。这样到正式讲解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时,学生已识记了一些常见的出现频率较高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避免了知识的过分堆积,减轻的记忆负担。并且当讲到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第五单元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若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常碰到反应物、产物的化学式,并能熟练地书写它们,那么即使是一个没学过的较复杂的反应,写出其反应方程式也不是一件难事。事实证明:分散教学的效果非常显著,它不但减轻了学生记忆上的负担,而且由于提高了这些化学用语的重现率,使得学生记忆深,记忆效果好。因为不是一口吞下,而是细嚼慢咽,因此有利于吸收、转化和积累,不容易忘记。这样班上大部分学生不再害怕化学用语。【4】
3、利用多种途径,提高记忆和书写效果 要使学生对化学用语达到熟练的程度,就必须强化训练,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使学生在不断在练习中加深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去强化学生的记忆。比如每节课开始用几分钟时间听写上节课或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可采用教师批改,同桌相互批改等方式,强化学生记忆。在课堂上教学内容所举例子也选用常见的化学用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出现频率,增强学生记忆,同时也让学生逐步理解这些化学用语的含义。课堂上也可以拿出一定时间专门记忆、反反复复强化训练、抽查,当堂达标;教师在平时应该多设计出一些简短、精炼、有效的练习题、检测题,以检测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是否达标,以便迅速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利用顺口溜记忆,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便于记忆,并在识记过程中不断强化学习兴趣。比如离子符号的书写,“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后写符号,‘1’省略不写”,学生在书写离子符号时边背边写,既有乐趣,也不容易写错。又比如第四章化学式的书写,很多学生会觉得很难,可用一个顺口溜解决问题,“正在前负在后,化合价标上头,先简约后交叉,再检查”。采用顺口溜记忆,读法上朗朗上口,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写法上也顺序清晰,不易漏写;对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一面写上元素符号或者化学式,另一面写上对应的名称,在课堂上出示小卡片,让学生反复识别符号和名称;如果课堂时间允许,也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强化化学用语的学习。比如可采用课堂接龙的方式或背或识记或书写化学用语,并且给予表扬和批评、一定的奖励和惩罚,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用语不再枯燥。通过这些方式,教师不断检查督促,基本上做到人人达标,为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5】
4、反复练习,达到“三会” 每一种化学用语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表达形式上也有特殊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的能力。【6】 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往往记不住,表达不全或错误,概念不清,考试时失分率高,特别是计算题,由于不能准确适用化学用语而使得整道题不得分【7】。学生在写化学用语时,常犯这样一些错误:大小写混淆,如Mg写成mg,CO2写成Co2,KMnO4写成KMNO4或KMNO4;上下标书写不规范,如CO2写成CO2或者CO2 ,H2SO4写成H2SO4;位置标写错误,如Fe2+写成Fe+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不写必要条件和乱写气体、沉淀箭头; 等等。学生在读化学用语时,常常不够严谨准确。如把FeCl2,FeCl3全都读成氯化铁,而不能根据其化合价差异分别把它们读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又如把化学方程式S+ O2 SO2读成“硫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等等。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的错误习惯,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 因此教师的教学及任何示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必须强调规范化,对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要及时发现、纠正错误, 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教师不要总是口头强调注意配平、表明反应条件、箭头等。可让部分学生去黑板前板书演示,让其余学生找错,并分析错误原因,加以改正。这样台下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找出错误,加深理解,也使台上学生印象深刻,更易掌握;第三,教师还要布置较多的练习,给学生充分暴露错误的机会,分析学生练习中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跟学生一起研讨、弥补和订正的办法。学生在会写会读化学用语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巩固, 就能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8】。当然,练习不要盲目追求数量,要注意循序渐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第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使用规范的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化学用语与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化学用语来解答问题,比如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取原理、检验方法、反应现象的解释和实验结论等。经常使用化学用语,通过适量的练习使学生达到熟练应用化学用语的境界。 总之,在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中,把握好以上这几个方法,并精心组织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进行到底,让每位学生不掉队,就可以防止学生因学习化学用语的困难而在学习中出现的“分化流失”现象,也必然能够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