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发挥网络作用 服务语文教学

【摘要】在课改的语文教学的今天,教学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课堂的变化,那就是发挥网络的作用,服务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增添色彩。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新的技术所带来的变化对我们许多教师来说都有一些迷茫,而且新的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当教师的,也要活到老,学到老,赶上新时代。网络走进语文课堂,创设了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坚实可靠的平台。网络走进语文课堂,犹如教海中引进了一溪活水,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学得主动、快乐,让教师教学中得心应手。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品空间新的方向,也将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新的环境,营造一个新的学习方式,为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素质全面推开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博客、课堂、服务、思维、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信息化教学进入了课堂。通过发挥网络作用来刺激学生获取信息,也实现了学生知识信息积累的加速。俗话说,良好的语文教学开端是一课堂里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语文新课导入,对整篇课文来说,无疑会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注入形式,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如同一根琴弦,拨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它有光声夺人的效果。正如叶圣陶曾经所说:教学“尤其致力于色彩”,这个“色彩”含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涵义,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事实证明网络可以为语文教学服务。

一、借助音乐视频设计情景导入。

当遇到新奇的事物时,人总会情不自禁地“啊哟”一声,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我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时,使用互联网视频,播放音乐视频《月光曲》让全体学生欣赏、跟唱,通过歌曲坚定有力,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内容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因此,在教学中,我也同样地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利用互联网看视频,让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让他们在读、听、看的过程中感受到“海上升明月”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第二次“三步分解”乐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变化线):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不仅是听,还要让学生想象,读出来。在充分理解之后,还让学生根据我所出示的画面哼出相应的旋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学习的内在动力。现在的小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形、声、色的吸引,或者形式的新颖,会使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乐曲与视频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利用互联网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语文学科是语言学科,也是思维学科。在课改的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训练语文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人的各种器官都是由吸收知识的能力,互联网教学可以通过声音、文学、颜色、光彩。在视频中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眼、口、手。耳、脑多方位调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灵活、全面、立体。在语言文学中,音频和视频是经常运用到的,因为运用互联网的多媒体可以创造意境,激活情趣。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山中访友》,先在网络中收集古桥、树林还有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视频图片,品评欣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并配乐朗诵,感到他们沉浸在作者描绘的诗情画意中。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一幅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首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也许你不相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有过一种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现代部队中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杀伤。
  战象的使用最早在东南亚各国,象军的编排很有特色。在战象的背上设一象舆,舆中坐一将士,象前后各有一名驭象手。在象的四条柱子般粗的腿旁,各立一位持刀盾的战士护卫。这样七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据说在泰国有名垂青史的战象。秦国古台王朝拉玛甘享石碑铭文记载:拉玛甘享在19 岁时曾骑战象“馁蓬”奋战敌营,营救父王,反败为胜。拉玛甘享的英名与他的战象一起铭刻在石碑上。东南亚最著名的一次象战是暹罗王纳黎萱于1584 年对缅甸王国的一次战斗,投入的战象多达几百头,那次大战结束了暹罗对缅甸的附属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形象。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把某些内容具体化,这对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发展智力是极大地帮助,特别音乐背景和视频效果上,这样的改革能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进行补充丰富的知识。三、网络教学注入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的交替运作。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学习活动中,若能集中注意力,则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就能够保证当前作用于大脑的事物或信息产生最清楚地反映。网络中百度搜索相关的信息导入教学,利用视频中资源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变换“刺激场”,打破了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引导学生游历古今中外,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此时的学生情绪兴奋,思想活跃,联想与想象不受约束,或者由曲径通幽,或者触类旁通,或者从无到有……智慧的火花不断引燃,课堂上妙语连珠,妙笔生花者大有人在。口头作文、即席作文,想着作文即兴生成,正是学生思维发散的广度和深度的体现。虽然学生处于新的兴奋状态下,但注意力高度集中,故此他们的思维能时时聚焦在教师的控制之下,且能注入到语文教学内容的内层,这也是课改的突破点。

四、创造学习情境,激情引入兴趣。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教学这篇课文,我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简介写作背景,奠定感情基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图片,相机介绍他的背景及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卖火柴的小女孩》其实就是以安徒生的母亲为原型,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配上视频。他选择了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饿昏过去了,一直到下午才醒来。”观看了视频后,使学生内心感悟更趋多元化。安徒生的童话立足于现实,大胆想象,让学生欣赏到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

  五、利用网络资源巩固语文课后知识。

以往,语文教师为了要提高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在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背诵,学生对此十分反感。因而缺乏对语文课课后知识巩固的积极性,大多是被动进行复习。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新的改革和尝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师生网络活动平台,让学生课后练习、探讨、互动的一个平台,这种学习模式既能自主学,又能小组研讨,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利于学习潜能和开发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建立一个师生活动的博客,透过博客,把语文每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分别网络的博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博客里设计一些语文课后的能力提问题,学生可以在网上完成并且马上可以检查自己的答题情况,从而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可以通过网上留言进入讨论区等方法把不理解的问题,放到网上来共同商讨一起解决问题,深化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时间,一方面,根据学科内容的难点,在百度搜索适合教学急需的课件、动画、音频、等为语文教学服务。

六、利用网络信息,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现代的语文教学应该能达到信息显示多样化的目的,营造一种基于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搜索课文中的相关资料,例如在教《月光曲》,学生自己先在网络中听一听《月光曲》,搜索一下作者贝多芬的生平的故事,他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在教《山中访友》让学生从课外获取相关知识,搜索大量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多姿多彩的信息呈现方式自学,并与同学互相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构建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能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挥他们信息技术能力,而大大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益。

总之,语文课利用网络的教学不仅仅是对窗口、界面、操作的教学,更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教学;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教学,还是过滤、处理、分析信息方法与手段的教学。它的教学方法是应当完成对本学科知识的探究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语文学科知识的共同问题。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改的精神,与时俱进,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让语文课堂教学服务周到,既能让学生静观默思、心驰神往、思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