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
2015-05-29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沾益四中 陈铁艳 【摘要】本文就如何激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这一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组合作与探究 激励方式 友爱 归属感 尊重 方向 榜样 评价 希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激励水平的高低,不管一个学生的能力有多强,如果积极性不高,激励水平低,就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好的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通过激励来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最充分地发挥才能,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持学习的高效率,进一步激发创造性精神。同时,科学的激励方法能使教师区别对待各种表现的学生,形成“好人更好,一般学好,差者变好”的局面,从而激励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奋斗。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要有两个满足。 第一是满足学生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在生活中,人都有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愿望,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友爱,并有所归属,得到承认。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就是指个人对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爱应该包括教师给学生的爱、学生给学生的爱和教师接受学生的爱、学生接受学生的爱两个方面。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不能简单地就教而教,而要搞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应该有感情和爱的因素。 一是做到为学生指明大的学习方向。很多学生对封闭的学习生活感到迷茫,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因此碌碌无为。周恩来从小就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拿破仑自幼便知道自己兴趣在于指挥千军万马,行军布阵。而今很多学生对于“你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有许多学生就说过:“老师,我觉得我来读书完全是父母的意思。”“老师,我也不知道我将来要上什么大学,要做什么。”这让我感到痛惜,因此教师有义务去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目标性。 二是做到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学习的态度当然会影响到学生,“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虽然工作了,但仍然不能放弃学习,能和学生一起学习当然最好。 三是做到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前年教高二17班的时候,我曾经发现有些学生已丧失了对未来的憧憬,原因是高一基础太差。上课时我就有意识地将话题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去了。我告诉他们:“现在觉得自己基础差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你还是有希望赶上来的。”有个学生就说:“有的老师说,高二成绩不好,已经没办法在高三的时候取得好成绩了。为什么你说的和其他老师说的是不一样呢?”我说:“凡事皆有可能。主要还是看你自己。高一基础差,但高一的内容只占了高中学习知识的一小部分,是可以通过复习赶上来的。”然后我给他们讲了我自己读高中时候的隐私经历,讲自己如何在高一没怎么用功,觉醒后在高二下学期及高三这段时间将过去荒废的学业补回来而考出了较好成绩的例子,他们听了大受鼓舞。 四是做到以恰当的评价来激励学生。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与小组之间量化评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完成任务表现等。在我的小组合作的评价包括四个方面:一、课堂合作学习表现。二、作业完成情况。三、早读任务过关情况。四、学习成果情况。每个小组长都有一个评价本,每天负责登记评价得分。一星期一总结,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然后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时代在前进,学生在变化,这些经验和方法也还存在不足,很不好意思地拿出来与各位同行交流分享、共同进步!当然,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教师应该尽量去尝试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创新教育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教学方法与研究》 张媛 河南大学出版社 2、《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徐妙中 人民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