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让信息之花开在教育之路

农安县第一中学  谢丹

摘 要 伴着经济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教育的改革也在大刀阔斧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理念的不断传播,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打破传统以教师说教为主的课堂模式,可使学生获得知识途径多样化。本文简要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实践,以及遵循的原则和对教育的影响意义等方面,探讨了信息化与教育变革之间的融合。

关键词:信息化 ;教育变革; 语文教学;融合之路

我国正在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深层整合的方法,“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技术学者的独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整合的方法。在具体运用“主导-主体”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面临如今高考指挥棒的评价模式,有学者指出课堂讲授、课外研究和综合项目应以7:2:1的模式开展。在我国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评价体系正在形成。下面我就结合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及作用。

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传统的语文教学欣赏一般有挂图、书本等有限形式通过教师的讲授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或白板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设计了“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就具体知识去探索,去质疑,解决自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

二、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1.注重过程的原则,老师不要给学生准备好多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不要忽视了对这种追求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通过自己艰辛的劳动,能爬多高就爬多高,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客服困难的喜悦。只有登上最高峰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喜悦。

2.主动性原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了一种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3.自主、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自学,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无疑使大有好处的。网络课堂教学实际是一种在线学习,在线教师的激励、引导下,通过检索、学习和思考,将有关信息进行筛选组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构建自己的认识方式。如《沁园春·长沙》一文中,教师播放录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动态、静态,近景和远景的事物尽现学生眼前,开拓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很容易引导学生由此联想到彼物,联想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在这种美感体验中生发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使学生的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而合作学习对人际关系的形成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课堂整合中,把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就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的到来对教育的影响、意义重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面向社会的信息改革,使信息化在新世纪异军突起,对现代社会、科学、经济、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信息化的到来对教育的影响也十分深刻,而且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是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化社会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源,教师会经常教育学生善于利用信息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不只是传统的直接“灌输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他们眼里普通的信息化设备已经不再属于“高科技”,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接收的信息和从网上学到的知识远远超过他们的老师,远远超过过去大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一代人的行为习惯,进而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模式。

 2、推动了教育的普遍性和系统化。 随着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发展,社会的许多就业者,通过各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实现了他们所需要接受的教育,而不一定非得走进学校才能获取知识,如网络教育、网校培训和各类学习网站等。具体体现在:第二教育网、有效课堂教学网等。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平台实现终身教育。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3、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丰富了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传统课堂教学是单一、枯燥、乏味、静止的。但是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教学系统增加了多媒体,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利用其音像效果、网络信息覆盖面广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高效等优势来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在教学方法上, 如将讲授的特点和媒体播放的特点结合起来的讲演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过程的探索发现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发现教学法等等。

四、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变革的作用

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学生们可以轻易获得大量信息,这就使得教育者的权威受到削弱。由此迫使教育者采取两种姿态:一是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二是教育者本身也得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这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刺激下顺应教育变革的姿态。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现行教育状态的不满而千方百计地寻求教育变革之路,其中有一种思路就是相信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强大支持力量。这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来谋求教育变革的姿态。当然,在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是互相交织的。

并非任何教育变革都是合理和有效的。为了有效的进行教育改革,首先必须认清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清楚地认识传统教育地弊端是什么?革新的教育有什么特征?1993年美国教育部组织了十多位资深专家(B. Means等)产生了一份题为《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的报告,为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导性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教育界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共识,值得我们借鉴。报告提出了革新教学的若干特征,从表1中可以看出革新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之间的明显差别。

表1  传统教学与革新教学之特征对照表

五、信息化与教育融合任重道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到来,教学和信息化融合成为时代的必然。以多媒体技术为主导的信息化教学为实现现代教学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何合理地使用它是我们完善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要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结合信息教学的先进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信息化与教育变革融合之路。我们才能利用好这个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我希望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尽快步入一个比较和谐、稳定、与时俱进,逐步完善的一个阶段。语文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当然,要想很好地完成并最终实现信息化与教育变革之融合,任重而道远,这条融合之路漫长而艰辛,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完成,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奋力拼搏,最终实现信息化与教育变革的完美融合。我们衷心希望信息之花开能开遍教育之路,为教育改革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走信息化道路,改教育之弊端。

参考文献:

①余胜泉. 寻找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4,(20)

②王晖.适应知识经济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高等教育研究,1999(5).

③崔锦萍.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辽宁经济管

理干部学院报,2009(4)

④黄荣怀.《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