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小助手的培养
2015-05-26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肇庆市龙禧小学 曾红荣 内容摘要:本文所探讨的信息技术小助手是指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依托,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对部分学生的综合培训,把一些学生培养成为其它学科的小助手。小助手协助教师和学生解决一些在教学上的问题,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化整合。本文总结了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希望更多的同仁提出看法与指正,参与到这项工作建设中,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多做论证和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助手 教学资源 课程整合 正文:在中小学校,协助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学生,常昵称为“小老师”,即小助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工具,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并且在教学中进行探索和运用。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在培养小助手方面,就更有优越的条件。因此培养一些既能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又能提升他们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小助手,就显得很有可行性了。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信息技术小助手的思想认识 1、教学资源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充分认识到不能把学生单纯当作教育教学的接受者,学生是鲜明个性的活体,应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所接受的教育和学习的知识有自己的看法。重要的是,他们渴望有能力去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如果把学生这一种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就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引起学习认知的共鸣。所以说学生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培养信息技术小助手,就可以丰富教学资源的获取和运用了。 2、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必先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教育信息化达到一定的层次。具体来说,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被广大师生接受和有效运用。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培养一些信息技术小助手,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无疑会给其它学科的教师带来极大的帮助,这些掌握着信息技术的学生,是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不可忽视的力量。要将信息技术成为一种更有力的教学工具,那培养信息技术小助手就会大大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化整合就顺理成章得到促进。 3、搭建“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指学生自我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在教师指导下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搭起“脚手架”,即是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做好必要的铺垫,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小助手,这些有着初步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善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这个支架就可以是一名小助手,由小助手协助构建知识的挖掘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条信息的传输通道。 二、培养信息技术小助手的探索之路 1、转变观念,注重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掌握了信息技术,即完成了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这是我们应该摒弃的观念。任何一门学科,其根本目的是教化人们掌握事物的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素养,并有所提高。作为信息技术小助手,更应兼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意识思维要转变观念,在平时的教学任务应以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为最终目标。 2、提高课堂质量,发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双轨制 当前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困扰就是课时少,一个班级通常每周只有一节课,也不用参加统考统测,成绩较难体现。所以这一节课就显得很宝贵,合理使用好这一节课,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潜在的能力得到释放。因此,上课前要用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好教学资源,设计好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完全溶入到教师设想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真正实现认知上的更新和积累。但为了给小助手一个良好的发展条件,仅仅是在课堂上说说是完全不够的,因此必须给小助手开辟另一条发展轨道,适时开展具有层进意义的活动。例如有计划地以投票和演讲方式定期举行小助手的竞聘,从中筛选有较好素质的学生担任,并可更替一些能力不足和毕业的小助手,平时还可举行小助手技能比赛等。 3、发挥信息技术小助手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的助手,学生的榜样,小助手主要承担的工作任务有:(1)协助教师准备课堂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展示。(2)在协作学习中,可扮演组长或技术指导的角色,对本组员进行帮助和指导。(3)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场景布置,主题构思,以贴近同学的特点和思维方式去办事,以其同龄人的理解力去帮助同学,催生共同的爱好和学习的共鸣。(4)担当“支架”角色。例如,在某些以老师为主导的探究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但又离不开老师的指点,这时就可以把某些关键知识点以暗示或情景方式在“支架”上体现出来,以供其他同学去探索和思考。 4、与师生建立广泛联系,扩大工作成果 如果说信息技术课堂是小助手成长的主要培养基地,那么对其它学科的助升是否顺利,应该看它是否得到广大师生认可。这样就有必要与广大师生建立联系,立足于创新和提高,听取各学科老师和同学对其的评价意见,改正不足和错误,将其引导到不断发展壮大的正确道路上。这种联系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体现,也可以通过听证会,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心声等等。 5、规范管理,建立档案 要想规范管理信息技术小助手,做好档案记录就很有必要了。一是对其的初步考核和评价,必须要弄清楚他的爱好和能力,例如喜不喜欢担任此工作,有什么基础,有没有上进心等等。二是要在任职其间,根据其表现,记录所参加的各项活动的表现和能力,以及老师和学生对其的评价。三是记录其信息技术学科的成绩和各种获奖记录。有了这些记录,对评价一个信息技术小助手就全面而准确。在聘任和考评中就有参考依据,就有利于小助手的成长和发展。 6、定期总结与集体培训,促进小助手走向正轨 信息技术小助手,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没有前人铺好的路,也没有现成的做法与参考,在培养信息技术小助手的路上难免会走弯路。因此只有在不停的总结和改进中,才能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通过定期的总结,可以发现问题,例如在选拔小助手时如何打消学生那种羞涩和恐惧心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如何才能发挥小助手的最大作用等等。在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和实践证明后,认识到有不足的地方,就可以通过集体培训的形式,进行调整和改进。这样,由我们自己亲自铺就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好,信息技术小助手在各科教学中就起到重要作用。 三、前景与优势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学生渴望获取知识和成功,渴望被认可和赞赏,渴望有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担任信息技术小助手,让他们参与教学的部分工作,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和机会,这样将会出现更多活跃在课堂上的“小老师”,他们以同龄人的心理素质,去征服同龄人。他们将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出色。在这些小助手的带动下,最终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攀登知识的高峰,这不正是教育者所期待的结果吗?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小助手这一种教学资源,不但解决了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还弥补了课堂教学资源单一的不足。也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朝更深的方向发展,同时使素质教育得以真正贯彻、落实,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路子还任重道远。今后在同仁的不断努力中,尝试各种方法积累经验,深入研究,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本文对培养信息技术小助手的做法,也是我对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一种实践经验总结,希望这些能给致力于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教师们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高芹.“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