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乐教学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2015-05-23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梁萍萍 山西师大实验小学 摘要:良好的课堂气氛对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快乐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可替代的方式。要做到快乐教学不仅要了解学生,还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快乐教学;教育;心理
“世界是你们的”“儿童是未来的栋梁”“少年强则中国强”。诸如此言,是祖祖辈辈对孩子的期望,是国家和民族对孩子的关注与重视。面对冉冉升起的朝阳,茁壮成长的幼苗,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教育,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把这份重任转化成对学生的关爱,通过系统完整的教学方案和不厌其烦的课堂讲授达到教育的目的。 “快乐的学习是登上智慧之峰的云梯”,19世纪欧洲著名的法学家小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的教育·续篇》中着重阐述了快乐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人都是喜欢随着自己的本性做事的,只要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无论其中有多么大的困难也不会成为障碍,”小孩子的本性更是如此,他们的天性是玩耍,他们最大的需求是快乐。快乐是推动他们发现探索未知世界的唯一动力,也是刺激他们对艰苦深奥的科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唯一法宝。灵活熟练运用对儿童的快乐教育将使学习变得不再苦,教学也不再难,作为老师,需要做的工作是漫长而细致的。 一、了解学生心理,做学生“肚子里的蛔虫”。 小学生处于心理成长的初级阶段,正由形象思维向想象逻辑思维转变,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语言动作行为表达上不带有成人的遮掩性,情绪、情感的表现和变化也是直接直观的。我们很容易便可辨别他们的意图。“因材施教”也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 小学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必须要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精心的 观察,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提前知晓他们的下一个行为,防范于未然,控之于事先。比如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特殊动作能第一时间明白其心理活动,就能作出适当的讲解调整。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性、想像力又能重回本节课的知识范围。再比如学生遇到情感或者心理障碍而又不想向他人诉说时,老师能感知他的所需,驱走学生心灵的忧伤、自卑、阴霾或者一同分享喜悦,收获和阳光。学生把心底的活动全部告诉老师,认同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信任感与日俱增,教学的成功率也随之上升。 二、储备丰富知识,成为学生身边的“万金油”。 仅仅了解学生而不付诸行动去关心他们是不够的,然而行动起来是需要老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极高的能力。“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学习者”,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老师固步自封,只以一种方式来教化学生,结果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终被淘汰。(90后的学生和00后的学生就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所以,不断地学习、广泛地阅读便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教师,尤其是身为“教师的教师”的学校领导应通过积极阅读和阅读倡导,让校园里弥漫书墨的香味。除了阅读学习,教师还应进行大量的生活体验,经过真实的自身感受得来的社会生存能力和人生经验才能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每当学生遇到困难,老师能挺身而出,问题也迎刃而解。在学生心目中老师似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任何时候都有一种骄傲。也许老师的一个故事、一个主意、一句解释、一组行为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产生深刻的影响。抉择比失败更加痛苦。小学生在很多时候面临选择时没有方向,没有心理依据,没有辨证的思考,这时候学高为师的你站出来拔冗去陈轻轻一指,世界精彩的大门就又向孩子们敞开一线光亮。 学生因老师知识的渊博而骄傲,学习中,心情舒畅以至心灵上的宁静,专 注于学业;又因老师的全面才能而崇拜悦服,意气风发而生广泛兴趣,积极地探索。 三、运筹帷幄,还须步步为营。 如果教学是一场战役,那么有了战略上的布署后,还需要运用合理的战术。做到前述两点——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和学生发自内心地尊崇老师——就做到了“知己知彼”,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科学合理、独特创新的教学方法将会取得丰厚辉煌的收获。 1、黄金分割课堂时间。 黄金分割是数学中的一种比例关系,黄金分割法更被广泛地应用于艺术、建筑、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等各个领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黄金分割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比如,舞台上的报幕员不是站在舞台中央,而是站在台上一侧,如果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也传播的最好。在建筑应用上,许多优美的图案也运用了黄金分割法,例如五角星、窗格造型等。 教育方法和黄金分割法有什么关联呢? 40分钟的课堂时间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其实是一个漫长煎熬的过程,任何一个小孩子不可能在40分钟里注意力完全集中,如果教师使用强行的纪律约束,会给学生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应该感受颇深,所以应使用适应儿童成长的教学方法。 使用黄金分割法安排课堂时间能减轻学生的煎熬感而带来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请看下图: 课堂时间
A区时间用来讲授,B区时间送给学生,C区时间总结提高。具体地说,A区时间老师按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案讲解课程,需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随老师的讲解高速运转,高效率接受老师讲的知识点,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注意听讲。B时间段则让学生放松刚才紧绷的神经,让大脑休息片刻。老师可以与学生互动,或做些拓展思维的游戏,或谈论与学习无关又能开阔眼界的内容,或者拉拉家常关心一下学生的课外生活,总之可以用多种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和提升。C时间段就要把学生刚才产生的兴奋快乐感再转移到本节课的知识上面,把本节课的内容系统的串连融合并对重点难点详细解释,一方面营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一方面又能判断学生的领会程度。三个时间区看似分割明确却又连接紧密,你中有我,相辅相成,老师很轻松地就能掌握。 教师长期保持黄金分割的时间法则,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选择性注意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说学生会自主区分老师讲的内容中的重点与非重点,也会自己把握主要与次要的关系,再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性的张驰结合。在学习中和老师紧密配合,积极完成老师的各种教学计划。坚持使用这个时间法则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一生受益,作为教师“善莫大焉” ! 2、启而不发,惑而不解。 电视连续剧尾总要留下精彩的悬疑,章回小说也在篇末写上大大的问号,讲评书的人最惯用的一句话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观众或读者继续看和听,增加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俗话叫“吊胃口”。在教学中也可以使用这一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课堂中定期向学生提出问题而且是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产生好奇感、困惑感而不去立即解答,在他们的饥渴感达到顶峰时再针对性的作出点拔。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吴效锋把这一方法总结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普遍带着渴望、期盼的心理走进课堂期待老师的讲解。人的快乐感来自于对欲望的探索。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会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并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和想像过程中产生快乐因子。吴博士认为,课堂是学生灵感与激情飞扬的时空,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还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思考的正确方向,但并不是限制学生思维的自由空间,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如何引导学生把问题回答的正确。吴博士的观点给小学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的重点,对教育方式的改变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反对小学教育中“填鸭式教学”,而改变这一落后的教学模式需要从一个老师、一节课、一次新的尝试等最基本的行动开始,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快乐教学也许是这个平衡点上最好的选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最人性的教育,老师能本着这样的理念去教育学生,用洋溢着幸福快乐的心情感召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平等对待学生,教育过程将产生华丽灿烂的光芒,这光芒属于所有的传与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