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2015-05-23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两河小学:赵尚朝 【内容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成实施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其实由来已久,它是美国的加涅最早提出来的,时下又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细读了不少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论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然而大多居高临下,满纸是规范的专业名词和教育术语。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固然需要相关理论来导航,可是,我们最需要的还是真正能够付诸实践的操作指导。以下是笔者对农村小学数学文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权作抛砖引玉—— 一、有效利用教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善于运用。”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充分体现了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在编排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出发,注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增强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一年级《分类》的教学,教材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的素材,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教师应在认真钻研教材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深入理解教材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教学条件,科学合理、灵活有效地使用好教材资源。 二、创设数学情景。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兴趣的情景中产生。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使问题情景更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随着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完善,教育实践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应用不断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越来越明显,技术越来越成熟,它以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影、声音多种媒体结合起来,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调动视听感官,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三、引导协作学习。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机械地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强化整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学习“千克、克”时,我采取分组教学,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秤:有电秤、盘秤、杆秤、天平、弹簧秤等,还准备了很多物品,如梨、苹果、大豆、玉米、图钉、硬币、书籍、作业本、大米等。首先我提出问题:“大家先用手掂一掂这些物品,然后说一说它该用什么秤来称?(小组协作完成。)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合作,有的称、有的看、有的记录,每个同学都有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都在参与尝试、体验。各小组称完物品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欣赏自己的发现,欣赏本组的成果,欣赏全班发现的多种方法,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智慧,还增强了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总之, 要实现有效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老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 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 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 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 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 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能力的机会。 参考书目: 《美国父母家教的科学方法》晨曦编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教育情报参考》2006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