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探索

山东省莘县燕店镇中心初级中学  武殿军

摘 要:

立足于语文教改,语文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修养,转变角色,更新观念,并不断地去改革创新;要勇于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双嬴;并培养学生创新的学习方式,创设语文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并从语文文本出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教改;探究创新

经过多年的反思和沉淀,语文课改进入了一个相对平和的时期。新教学理念的层出不穷,也让很多语文教师从茫然走向了冷静。由摸索到探索,由探索再到反观,痛定思痛之后,便多了几分理智。今天,新课程论文中的语文课堂已放下了它高不可攀的姿态,撩起它神秘的面纱,向人们款款走来。

不禁要问,究竟怎样才能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着顺着这个话题谈几点拙见。

一、突破老框框,实现学习的创新

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语文教学中强烈的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的价值取向,将充满人性美的语文变成枯燥无味理性化的技术之学,说教式的知识之学,乃至变向为一种高度工具化的应试训练,创新意识被极度淡化。语文教学中也追求同一理解,同一答案,以至普遍出现学生众口一辞,作文千篇一律的可悲现象。它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僵化和机械化,失去了灵气和活力。

课文的词语解释、段落划分、段落大意的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概括,写作特点的分析等等这些都与学生的个性、感悟和创造联系在一起,从而出现多样化的表达,不必死守教参的说法,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均可判为正确。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道理就在于此。让学生创造性的理解来使用教材,并让他们记住: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二、宽松和谐,才能实现合作交流

语文教师应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营造一个宽松的,积极的,和谐的学习气氛。同样,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享受到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何其芳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歌佳作。篇幅不长,但好词佳句很多,意境幽深难以体会。如果按旧的框架来学习,去理解词语,讲解诗句的含义,分析结构,势必会让整个课堂沉闷,灰暗,学得乏味。如果只是熟读诗歌,摘抄精美诗句,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又可惜了这篇佳作。怎样让学生透过一个个方块字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由意境美感受到秋天“如诗如画”的美呢?我灵机一动,对呀!诗!画!

在熟读诗歌之后,我让学生用彩笔作画,通过多途径将各自体会到的秋天的美表现出来,实现学生与诗歌的直接对话,孩子们群情振奋,开始紧张而投入的作画。课上,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简单稚嫩,但画得有特点、有新意,美的神韵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其中。有的孩子将个别精美的句子作为诗句的解说词,向大家点明那突发而来的灵感;还有的进行大胆的想象,把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画面介绍给大家……而我,则在一旁,作了一回轻松快活的指路人,自豪地看着他们接近目标,到达终点。

三、创新课堂依然需要情感教育

中国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遭到非议不少,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不及时,训练不落实,目标不实现,基础不扎实,因此,造成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而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入学习情感,利用学习意志,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我就让学生从母亲深爱儿子的感情出发诵读文章。当学生读到母亲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心灵的创伤时,这种悲情的亲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这时的学生在读课文时就自然地渲染着自己奔涌的感情,使文章读得充满激情。通过反复地、不断地变换方式的读,学生深深地沉浸在那催人泪下的气氛中。接着我用非常富有激情的语言说“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片段,此情此景,难道不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吗?”学生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有的慢慢举起小手,泪流满面地说:“我这才知道今天的幸福是母亲用默默的爱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学生们的语言虽然童气十足,但他们的心灵是纯真的,通过学生的读、看、思、议感悟到什么是爱,是什么爱。对爱的认识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真真切切感悟到的。只有感悟才能爱之切,爱之深;只有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构建开放性课堂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回顾分析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离新课程的要求还实在是相差太远。曾经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主宰着课堂,举手发言的劲头小,朗读的激情低,没有探索争辩的欲望,同学们光顾课上只是凝神听答案,埋头记笔记……每次,要上公开课,老师们都要绞尽脑汁,精心设计每一个步骤,让他们环环相扣,再经过多次试讲对整个教学熟练掌握。这样,课上的教学确实很好,但如此劳神费力又岂是平时教学所能耗得起?应该构建起怎样的课堂呢?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要坚定了一个念头——构建我轻松、自由、充满活力的开放课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突破口。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表现个性,都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大舞台,而课堂中至关重要的就是阅读。

总之,语文教学的百家争鸣已初露端倪,这对广大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个福音。不管是东风还是西风,只要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正确的评价观,就能把语文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并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观念,以崇高的敬业精神,以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智能品质武装自己。

语文课改依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就像春天一样鲜活,就像草原一样广阔,作为一线的教育人祈愿走进“春天”、漫步“草原”去感受、欣赏一番,深深呼吸一下春天的草的气息。

参考文献:

[1]孙燕、成深.盘点语文新课改——流行词语[J].山东教育,2005(7、8).

[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