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张晓朋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初级中学

一、设计思路:

本实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理论,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思路,让学生更清晰明了的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实验教学分析:

本节课属于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二章的第一节,承接动物的分类之后,在动物行为之前。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建立在运动之上的,所以必须要先了解运动产生的过程。人体内部结构内容也在七年级下册“生物圈的人”中基本已经做了介绍,只有运动系统没有讲到,这部分内容本身也是作为人体运动系统来讲解的。

进入八年级之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对生物圈的全方位了解需求更加迫切,我们在本节课中安排了人体骨架、鸡翅结构的观察,为学生理解自己的运动系统提供了直观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1)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本节课的难点是: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主要依靠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图片、观察鸡翅关节结构和观察鸡翅中骨、关节、肌肉三者配合运动的过程来实现。

四、实验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能说出动物关节的主要结构;能描述运动产生的过程;理解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它的功能相统一。

五、实验准备:

人体骨骼挂图、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镊子、一次性手套、剥皮鸡翅8个、橡皮筋一个

六、教学流程图:用几何图形和箭头说明教学的主要环节;

八、问题研讨:

本节课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方式跟学生展示了运动系统中的骨、关节、肌肉,以及他们之间的协调配合。

问题:实际操作中,剥皮鸡翅是买不到的,只能提前教师来剥好下发,经过试验,完整剥一个鸡翅大约需要半个小时,一个班8个鸡翅,剥起来很困难,而且太容易臭掉,每个班都要提前准备新鲜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采用演示实验和大组共用鸡翅。

经验:对于“一个动作的完成和复原需要一组肌肉配合来完成。”这句话学生很难理解,在实际上课中,借用橡皮筋来演示这个过程,演示橡皮筋牵拉导致两个手指向中间靠近,松开之后,两个手指并没有回到原位,通过这个可以模拟肌肉的收缩过程,让学生明白“肌肉收缩可以牵拉骨,但是不会推开骨”。想要恢复原位,必须有另一块肌肉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