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目标引航,提高课堂实效
2015-05-13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尹凤玲 语文教学课堂中过多的形式化会使学生眼花缭乱,要实现高效课堂,在语文课堂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要尽量避免。如果说那热闹非凡的课堂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那在课堂上定好目标,让课堂简约、简明,更是清丽脱俗。现让我们用“标”来解读文本的深度,让学生在课堂学得越多,课堂就越高效。 一、预设目标,找准方向 崔恋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不应该是‘教课文’,而应当是‘用课文教’。”换句话说,我们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联系学段目标,找准课文语言、形成和训练重点的结合点。如教学《自己的花让别人看》一文中,以“奇”为主导,披文入情,初步感受德国异域风情,作为教学目标,究竟文中哪些地方让作者感到特别“奇”的?“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脊梁。”先让学生从品读中,了解“奇”在哪里?接下来,联系自己生活中,家里没有养花的,从实际的数据,再次体会“家家户户”什么意思?根据有力数据,认识到:在德国每一家每一户都养花,没有不养的,和我们中国不一样,怎么不叫人称奇啊! 二、优化目标,情景呈现 教师在教学中能优化情景生活目标,让学生对内容产生一定的好奇感,也就是所谓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原动力就更大。如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在教学中先设定教学目标:能围绕一个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可看出这个特点。把目标优化,在教学中,我借用参考片段:“我喂小鱼,当我把一撮鱼食投入水中时,小金鱼一改平时温雅的样子,一拥而上。”通过参考片断,让学生了解到:短文中能抓抓小金鱼吃食的动作,让读者清晰地认识小金鱼吃食的样子,引导学生在描写小动物时,要抓住小动物的具体特点来写。优化情目标,学生的习作特别浓厚。 三、落实目标,课堂求真 每一篇阅读课都是基于文本语境的听、说、读、写训练。因此,在教学时必须落实。如教学三年级课文《掌声》,仔细朗读文本,它的语言味道从很多的词语中体现出来。我在教学中抓住这样的词语“默默、犹豫、慢吞吞、终于”,这些词语体现英子的内心的心境。要学生关注语言的特点,而且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英子的自卑,同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掌声里,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我在这里就重锤敲击,引导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要给予别人掌声!我认为从文本的词语进行解读,比高腔谈论爱心要有意义得多。 简明、灵动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正是达到高效课堂的关键,正如崔峦老师意味深长地告诫我们:“咬定语言不放松,立根原在素养中,千方百计学语文,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指出了语文课堂教学上的追求方向。记住它,让目标引航,提高课堂实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