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实践探究
2015-05-11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秦继朴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已经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自己退居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达成识记语文基础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因此,笔者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二次审视和探究。 一、注重引导,鼓励探究 学习探究的过程实际就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改要求一线教师要一定要引导开放探究,鼓励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理解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譬如,笔者在引导学习《“妙极了”与“遭透了”》一文时,就设置了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①文章对比了家庭生活中哪两种爱?②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也感受过诸如鼓励和批评这样对立统一的爱?同学们在问题的引导下,静静地思考,并将自己对本文的理解和感受总结出来。这样设置问题来引导探究学习,有助于指导同学们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为丰富学生的认知情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夯实了基础。 二、培养阅读,提升素养 阅读是读者顺着作者的思想之路领略思想风采的重要手段,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如果小学生阅读能力都无法达标,就无法提升其对语文的教学能力,更无缘感受语文的魅力,至于作文写作必定是奢望了。 例如,在教学经典散文《春》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感受初春的山的“朗润”以及春光的明媚、积雪消融的清爽和嫩草新绿的融融春光;感受作者如何用拟人化手法“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来描摹春阳的特征和神韵……针对这样的名家散文,只有引导大家静静地阅读和仔细地回味才能走近作者的心灵,才能品出味道,读出情感。 三、注重表达,训练写作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同学们只有多练多写,才能提升自己驾轻就熟轻松准确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和见解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注意寻找机会,见缝插针,为同学们提供练笔的机会。 西师版教材诠选的文章都是名家经典范例,从语句章法,到文采铺渲,从立意取材,到情感交融都能体现名家们的匠心所在。这就给我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描摹名家的写物技巧,感受名家的情感表达方式,然后教师这时可因势利导,学生情发而辞动,最终落笔生花,将自己是所见,所感诉诸笔端。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心得。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字词句的表层识记上,为了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其语文素养,我们就必须将语文课堂改造成展现和提升学生能力的舞台,让孩子们在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探索中,充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自己的潜能,达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教育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