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2015-05-09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赖玉英 近期,我学习了管建刚老师关于作文方面的著作,认识到管老师的作文教学实践和研究。他意识到,作文的内在动力源自于表达与交流的热望。但本人所任教的是二年级学生,诸多情况与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有所不同。于是,我也尝试着自己的“作文教学革命”,尝试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写的兴趣,让学生乐写、爱写。 管老师所言:几乎每一个作家都说,日记对他的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日记是发现、开掘“写作金矿”。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尝试引导学生写话。一是让学生巩固学过的汉字,扩大识字量;二是想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和感受的能力。但设计日记本以后,由于缺乏系统的指导和跟踪,收到的成效甚微。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去写呢? 写话也好,习作也罢,都应该要从儿童心理特点入手,设计最能调动儿童的一种含有游戏精神的方式,激发其写的兴趣,才能“柳暗花明”。回想我当初让学生写日记为什么失败收场,正是因为对学生的日记给了过多的干预,完全忽视了学生本身的情感和生活,学生失去了写的兴趣。 但“穿新鞋,走老路”还是必要的。我向管老师借鉴,在班上实施了《每日简评》活动,每位同学派发一本新的课文本,在科目一栏写上“每日简评”,学生对这一个名堂,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呀。经过我一番生动活泼的游说,孩子们都觉得很新鲜:老师提出的要求也不高,每天就写30个字,不用两下子功夫就能完成啦。学生就嘻嘻哈哈地接受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欲欲要试的样子。 当天晚上,学生很自觉地写上了日期,写了自己当天的学习生活。第二天,我马上收了《每日简评》,尽管有些同学字体较为马虎,有些同学不会使用标点,有些……总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他们总算都写了,都达到了30个字的基本要求,也都让家长看了,签上了名。 为了使学生不感觉到是《每日简评》是一种负担,我把“只奖励,不强求”作为引导原则。让我惊喜的是,他们对写的热忱远远超出了我当初所能想到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生,他们的表现已远远超出了我当初很单纯的目的。由于孩子们写的是真实的生活及个人感受,所以,孩子们的作品充满着童趣。我相信,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家长全力支持,使学生保持着高涨的习作情绪,学生、老师家长都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发现”。 过去写日记,学生总不愿意,《每日简评》实际只是换了个名堂。学生邓钰怡的家长甚至打来了“求救”电话,“老师,过去叫小怡写日记,难过上天呀。现在叫她吃饭,她竟说‘妈妈,我在写《每日简评》,停不了手呀’。”有时候,同是一件事,做的方式不同往往会给人一种新鲜感受。并且在行为的过程中,我经常给以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学生就能保持高涨的情绪,行动的持久性。 我想:只要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生活出发,加以艺术性的引导,一定能让学生乐写、爱写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