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实践与探讨

摘 要:本文对怎样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阐述,从人才培养、信息安全、档案收集及开发利用四方面,对企业档案工作难点及如何解决提出了一定的创新见解,指出要做好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首先要解决档案人才培养问题,其次应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横向协作,加强与企业各业务部门及员工的沟通,对企业档案工作实务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部门沟通与协作;档案开发与利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社会的迅猛到来,消除信息“孤岛”、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的必然选择。

2016年4月,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分析我国档案管理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指出要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全面推进档案资源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快与信息社会融合。

现代企业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一是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如何保证档案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实体与信息安全;三是电子档案资源收集应完整齐全、真实有效,并与实体档案一一对应;四是怎样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使档案信息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现就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做法,提出如下探讨:

1 加快对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所处位置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后端,工作成绩不易显现,一般不直接对企业产生显性的经济效益而容易被忽视。很多企业,领导对档案工作的看法就是库房管理员,认为文件就放在那里就行了,没有多少事要做。这就造成了配备的档案管理人员要么年龄偏大,思想相对保守,技能较低,对信息化系统和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有困难;要么兼职,在从事文书、秘书工作的间隙时间进行档案整理、管理,兼职档案员首要保证完成的是领导重视的工作,档案工作得过且过。因此,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必须解决“人”的问题,转变企业领导层及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

1.企业应加大对档案管理人才的投入,确保企业档案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一方面引进既熟悉档案业务又具备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应给予现有档案工作者新知识、新技术培训机会,创新用人机制,,规划档案工作岗位提升方案并落到实处,让档案工作者能看到职业前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档案工作者自身也应该克服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的思想,刻苦鉆研学习,努力掌握档案信息化专业知识及其他管理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使自己由传统的“档案保管者”转变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开发多种档案信息利用方式,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

在对存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增量档案的电子化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确保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应严格按照档办发【2014】7号《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及企业相关保密规定,采取必要措施:

1.选取具备有效资质的服务机构,服务合同中应有专项条款对保密工作做出具体要求,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提供资料、数据,如有失泄密事件发生,将支付违约金,并终止协议,追究其法律责任。保密条款不因协议终止而终止,而是永久有效;

2.档案的整理加工场所必须在本企业办公地点内,整理加工用电脑不能连接外网,档案整理人员不得将任何纸质档案资料、拷贝有档案信息的光盘、U盘等载体带出办公场所。

3.对于增量电子档案及已数字化的存量档案,企业应配备专用服务器进行保管,电子档案的归档、查借阅等必须制定专项制度,严格审核程序。

通过以上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档案资料的丢失、损毁及档案信息的失泄密。

3 确保电子档案收集齐全、真实有效

在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三个基本环节中,档案收集是前提、是基础,没有丰富的档案资料,也就谈不上对档案的开发利用,更难以有效的为公司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又有其特殊性,档案工作者在收集电子档案时,不仅应审核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有效性,并且需要与实体档案一一对应,保证在需要时能快速查找提供相应的电子档案及实体档案。

1.办公信息化系统应做到企业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文书、合同、工程、招投标、会计等均具备相应专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从源头到电子档案产生各环节再到归档,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档案形成者在每个环节必须按要求提供相应环节产生的所有文档,否则流程就走不到下一环节去,最大程度保证电子档案收集齐全、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