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2013-12-11 | 所属栏目:现代职业教育 | 点击:次
顾菊香 教学目标 ①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莎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我不是最弱小的》PPT。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萨莎;【板书:萨沙】当时,他才——4岁。萨莎在谁的眼中是最弱小的?(妈妈) 过渡:那么,萨沙为什么觉得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交流。(因为萨沙觉得蔷薇花比他更弱小。) ![]() ②{出示弱小的蔷薇花图片}看,这就是萨沙眼中弱小的蔷薇花。文中是怎么描写的?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蔷薇花弱小的句子。 ③{相机出示句子}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④{出示蔷薇花图片和句子}你能把看到的、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价:真让人怜爱啊!) ⑤渗透写法指导。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这种具体、细致地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蔷薇花弱小的样子。 ![]() 2、那么,原先的蔷薇花是什么样子的? ①请大家到文中去找,也用波浪线划下来。 ②指名读。 ![]()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③交流体会。这句话写出了野蔷薇的哪些特点?(色彩鲜艳,香味浓) ④{出示蔷薇花图片和句子}瞧,刚开的蔷薇花显得生机勃勃,惹人喜爱。谁来读好这个句子?(评价:不但让我们看到它的样子,还闻到它的味道;要慢慢闻闻,再读一读,好好体会。) ⑤渗透写法指导。{出示两幅蔷薇花图片和句子}大家看,前后两句中的蔷薇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刚还迎着阳光灿烂绽放呢,转眼间却显得毫无抵抗能力,作者运用这种前后比较的方法来写,你觉得有什么好处?【板书:前后比较】指名说。(更加突出了蔷薇花的弱小,更能打动人。)现在,请一、二组读第一句话,三、四组读第二句话,我们来体会一下作者写作的巧妙。 师引读:“多么美丽的蔷薇花啊!.”(一、二组接着读) “多么弱小的蔷薇花啊!.”(三、四组接着读) 3、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蔷薇花显得如此弱小呢?(滂沱大雨) 1)还记得“滂沱大雨”什么意思吗?(形容雨非常大。) 2)文中还有哪个词也是形容雨大的?(大雨如注)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大的词语吗?(倾盆大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疾风骤雨) 4){出示词语}一起读这些词,边读边想象雨大的样子。 5)引读。多大的雨呀,难怪蔷薇花已经被——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4、看到这样的情景,萨沙是怎么做的? ①指名读。{相机出示句子} ②找出描写萨沙保护蔷薇花动作的词语。{把动词显红} ③练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萨沙是怎样把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的? {出示句式} 萨沙()地朝着蔷薇丛走去,因为()。(快速、急切) 他掀起雨衣,()把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因为()。 (轻轻地、小心翼翼地) ④从中,你发现萨沙是个怎样的孩子? ⑤小结,渗透写法。你们体会得很好。是啊,看似简单的几个动词,却把一个懂得保护弱小、有爱心的萨沙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可以通过这种具体地描写展现人物的形象。) ⑥萨沙对蔷薇花这么好,我想雨过天晴之后,蔷薇花也一定会把美丽还给人间。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 5、 读到这儿,同学们不禁要问:年仅4岁的萨沙是怎么想到要去保护蔷薇花的呢? ①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找找原因。 ![]() ②{出示对话}让我们读一读萨沙与妈妈的这段对话吧!在读中用心去感悟,用心去体会。同桌先分角色练练。 6、现在,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之后,萨沙的心情怎样?(高兴)你来高兴地读一读第8自然段中萨沙说的话。萨沙的心情还会怎样?(自豪)就请你自豪地读一读萨沙说的话。(评价:这是一个低调,不张扬的萨沙;这是一个聪明、可爱的萨沙;此时的萨沙多么自豪呀!) 三、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同学们,文中的每个人用实际行动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人,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保护弱小者的感人事迹。{相机出示生活中保护弱小的图片} {放音乐《爱的奉献》}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像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去生活{出示名言}引读。一个真正的人应该这样生活——让生活在你周围的每个人,从你的身上,从你的内心深处得到一点美好的东西。”这样,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六、课后作业 最后,推荐同学们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另一部作品《做人的故事》,希望大家从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中,懂得做人的大道理。 七、板书设计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具体描写 ![]()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小学 |
-
返回栏目主页:《现代职业教育》栏目
返回网站首页:新课程杂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