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地理学思想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栏目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在运用教材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教科书的正文,忽视了教材当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栏目。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不足,另一方面是教材当中活动栏目的组织与设计存在一定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教科书为了突出新课程理念,在编排过程中强调要体现内容的开放性与探索性,特别设计了相关的辅助教学栏目,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栏目便是其中一个。因此本文从地理学思想的视角来分析湘教版教材中“活动”栏目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人地关系思想”“活动”的教学策略 
  (一)地理学中“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思想作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思想,也是地理学的主导思想,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人地关系的学习,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三个方面展开。 
  (二)基于“人地关系”思想“活动”的教学策略 
  1.基于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的思想“活动”教学策略 
  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思想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外部条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日益变弱。 
  案例:活动——兰州城区和主要交通线路线路分布 
  (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以东西走向为主,还是以南北走向为主。 
  (3)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在该案例中,地形和河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限制可以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可以从以下步骤来设计教学环节,首先,启发学生描述城区和交通线路分布状况;其次,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城区和交通线路成条状分布的原因;最后,启发学生得出地形、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结论,指出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 
  2.基于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思想“活动”教学策略 
  基于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就“活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思想: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干预同时也间接意味着对人类本身的干预;人类在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必须顺应和保护大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案例:活动——城市扩容与提质并存 
  (1)结合案例和你所了解的情况,谈一谈当前城市化过程中过度扩张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会造成哪些不理影响? 
  在该案例中,城市的盲目扩容体现出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教师在该活动的教学设计时要正确引导学生人对地的影响。首先,通过阅读材料和身边城市发展状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城市的过度扩张所产生问题的;其次,进一步启发学生针对相关城市问题会带来哪些影响;最后,指出要正确认识自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改造应该在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进行,不能盲目地改造自然。 
  3.基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思想“活动”教学策略 
  在进行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教学中,应该根据“活动”的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发展,我们人类才可以可持续生产与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出发,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协调人地关系。 
  二、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活动”的教学策略 
  整体性思想主要指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圈层构成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又称为系统性思想,其中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整体性思想在活动中的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中,其中在教科书中的“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二)基于整体性思想的活动策略 
  首先,应该启发学生通过“活动”情景去探索影响该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在形成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再分析其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其次,启发学生养成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习惯;最后,对于“活动”问题差异的设置,教师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准确把握问题难度,使问题层次感更强,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基于“空间区位”思想“活动”的教学策略 
  (一)空间区位思想在活动中的体现 
  地理学科的空间属性决定了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空间区位思想,在必修1中地球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空间演化,不同空间尺度的大气运动,自然带的空间分布,必修2中的城市空间区位、工业区位等都体现了地理的空间区位思想。 
  (二)基于空间区位思想在活动中的教学策略 
  一般从“活动”中的图和文字来找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等方面的差异,然后解释造成其存在差异的原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分布的规律。 
  案例:“活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 
  (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2)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山地雪线的海拔高度与气温和降水有密切关系。想一想,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在该案例中,可以进行以下课程设计:首先,启发学生观察图,了解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有哪些自然带,及其位置和布状况;其次,启发学生对比南北坡自然带数量和分布的差异;最后,引导学生探究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差异的原因。 
  四、基于“地理过程”思想“活动”的教学策略 
  (一)地理过程思想在活动中的体现 
  地理过程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五大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演变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貌的发育形成过程等,突出体现地理事物和现在始终在不断变化的地理过程思想。 
  (二)基于地理过程思想在活动中的教学策略 
  案例:“活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在该案例中,首先,启发学生看图找信息;其次,引导学生按题目要求,估算地球气候变化;再次,根据已知地球气候变化过程,推断未来地球大致的气候特征;最后,从图中得出地球气候演化规律的过程也是向学生传递地理过程思想的过程。 
  总之,人地关系思想需要从地对人、人对地以及人地关系和谐三个方面来对活动的教学策略的进行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想需要从整体性的角度来控制活动的教学策略,空间区位思想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差异等方面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地理过程思想则从时间演化的视角对活动的教学策略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