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通常运用在新课教学中,效果显著,但如果能合理运用于化学复习中,会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主题式探究;复习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教学中,很多内容运用到了科学探究的模式,比如金属镁性质的探究、燃烧和灭火条件的探究、金属生锈的条件和防护的探究等,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新课结束后的复习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模式运用的不是很广泛,更多的是采用“练习—评讲—再练习”的模式进行复习,这种单一的复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该集思广益,积极研究主题式探究复习的教学并付诸实践。我在平时的教学课中,比较注重主题式探究复习的教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主题式探究复习的作用 1.激发学生化学复习的兴趣 传统“炒冷饭”式的化学复习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厌烦,所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走神焦躁的情绪,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的复习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水平,而主题式探究复习恰恰可以打破这一僵局。在复习的过程中用主题式探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乐于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2.提高课堂化学复习的效率 主题式探究复习可以让课堂内容变得充实而紧凑,加大了复习课的课堂容量,学生可以被这样的复习模式而吸引,没有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走神。同时,主题式探究复习课以一条主线涵盖了很多知识,把所学过的知识网络化、立体化,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化学课堂复习的效率。 二、主题式探究复习的实施 初中化学的知识内容分为五个板块: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如果精心备课,在每个板块中,都可以用主题式探究复习的模式精彩地展示复习内容。下面我以《碱式碳酸铜》为例,谈一谈主题式探究复习的运用。 我在复习《碱式碳酸铜》时,设置了四个板块:探究碱式碳酸铜的由来、组成、性质和纯度,由定性到定量,层层深入。首先探究碱式碳酸铜的由来,通过文字信息,让学生复习铜生锈的方程式,再设计实验让学生证明铜生锈的条件,最后让学生思考如何防护铜生锈,这就复习了金属的生锈和防护这两块知识;其次探究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复习利用加热碱式碳酸铜这个实验,让学生安排实验装置的顺序,证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最后探究试管底部黑色粉末的组成,确定为氧化铜,从而得出碱式碳酸铜由铜、碳、氢、氧四种元素组成;再探究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分别通过加热铜绿和在铜绿中滴加盐酸的实验,回忆复习碱式碳酸铜相关物理性质和受热易分解、能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性质。以上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复习碱式碳酸铜,最后从定量的角度来复习碱式碳酸铜。设计问题:“小明看着他爷爷的爷爷留下的钱币,很想知道这枚钱币在此时到底还剩多少铜单质,也就是此时铜的质量分数还有多少?”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通过称量发现一共重30克,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时完全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4.4克,求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铜单质的质量分数?” 这样,学生在复习中始终围绕“碱式碳酸铜”这一主题展开探究,复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这两块重要的内容,最后解决相关计算,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对碱式碳酸铜进行了复习巩固,效果不错。 主题式探究复习是行之有效的课堂复习模式,但是需要我们教师前期进行精心的准备,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效果也显而易见。我们应该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让学生从会学变成乐学、要学,从内心去接受和感悟化学,并能学以致用,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赖丽萍,吴伟丽.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的全面发展[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