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之谈

 唐晓香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从精心“导”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创新,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三个方面来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策略、精心导学、自主学习、拓展创新

《数学课程标谁》强调:“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作为一名课题实践者,更应该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相长。

一、精心“导”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家指出“教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知识的过程。”“导”是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最有效的方法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努力去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1重视预习指导。教师应根据学习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预习要求,指导学生对照课本自学教材,独立思考。通过预习,提高学生的自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第一,要明确提出预习要求,它是学生完成预习的前提。第二,要设计明确有序的预习提纲。如在设计“圆的面积”预习时,先要求他们复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求法,再要求他们把一个圆4等分、8等分、16等分,指导他们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引导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圆的周长及其半径之间的关系,进而设置悬念:等分的份数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关系。这样设计既照顾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有预习的顺序步骤,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降低理解难度,设置悬念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教的目的是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生愉快、学得有趣、学得有收获,好的学法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1)指导学生阅读。在小学生心目中,只有语文才有阅读。其实不然,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也应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哪些地方能看懂,哪些地方没看懂,养成做记号或提示自我注意的习惯,其目的是在上课时能带着问题听课。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教学中,教师要把动的机会让给学生,注重“手、脑、口并用,思、议、练结合”使学生在操作、试验、猜想、计算、推理等活动中,去探索新知、学习新知、掌握新知。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一改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当观众的教法,将学生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法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来认识角。

(3)指导学生多说。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有顺序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讲的结果,也不能忽视学生说的过程和质量,这样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视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以训练思维为主线,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做边想。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机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有根有据地想,有条有理地讲。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通过体与面的比较,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对比,让学生动手摸(摸一摸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看(看一看长方形的形状特点)、想(想一想面与面的联系,棱与棱的区别)、摆(摆一摆在任何位置上的长、宽、高),既解决教学内容的枯燥,又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建立正确的概念,也教给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其次,要多种方法并用,指导学生学会动口、动手、动脑。语言是思维的基础,指导学生口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如: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尽可能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手段。如:学习计数单位时,教师通过算盘、计数器等教具的演示操作,使学生具体地了解计数单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关系,直观形象地增加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认识,体现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的学习原则。

三、拓展创新,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学时努力创设师生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争辩,相互启发,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25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5,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一般学生列式为2500÷(2500×1/5÷4)-4或(2500-2500×1/5)÷(2500×1/5÷4),这时我让学生继续思考: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思维较好的同学马上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2500米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作单位“1”,又得出了不同的解法:4÷1/5-4、1÷(1/5÷4)-4等,接着我让学生口述各自的思路,并且对这些同学的解法给予肯定,并大加赞赏:“这些思路都很巧妙、很有创意,我们大家都应该向这几位同学学习,学习他们的这种创新精神。”对此,其他同学也受到了鼓励,从此许多同学在解答问题时,不再只满足会做,而往往是另辟蹊径,寻求最佳解题方案。

总之,教学应面向全体,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营造人人互动、个个参与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陈巷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