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5-04-27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何占军 自从新课改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以来,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呢?笔者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不能够一味的做知识的权威,而是要将一套完整合理的知识体系组织起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组织、引导、参与的合作者,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呆着学生走向了知识并通过经历探究的过程学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激发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欲望,给与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机会和能够将真实想法说出来的机会,把“一言的课堂” 变成为“一群言课堂”,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数学过程需要学生和老师在问题积极沟通、共同探讨、这是一种相互之间促进和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倡导的是民主教学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助合作,营造出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条件。 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每一位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开始。我们如何做到把孩子们带进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以及如何把数学抽像不具体的知识切实可行的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知识这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将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在这里我认为关键所在是要加强数学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做到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把笼统抽象陌生的数学知识变为能够被学生认知感受的具体体验。我们只有将数学知识贴切的同孩子们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才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生身心发展具备对动态事物他们会表现出感知反应快、印象深的特点,我们恰到好处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生动形象的直观展现、动画及声音的听觉感知、生动形象的图像效果,将数学知识中抽象到直观、由静态转为动态学生的认识空间被不断的放大,认识过程缩短了,学生的想象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的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中“教教材”为“教材教”,让课本知识能够“活”起来。让课本知识能够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让数学课堂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活泼有生机,进而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想去将所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的数学课堂标准指出: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成为课堂教学中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引导参与者。因此,我们要努力的适应当前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老师要端正教学姿态,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耐心的理解,真正的信任学生,让孩子们能够将自身潜在的能力和爱好重新的表达出来。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不能总是以成绩平衡好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戴有色眼镜。要让学生自己大胆的把头抬起来,要让学生体体面面的坐下去,不能在群体暴露自己的无能。其次,老师要以身作则,用温暖的话语,慈祥的表情对待学生。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友善态度能够让学生不再恐惧害怕老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助于师生的沟通和交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去实现新课程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到:尊重班中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班中成绩不佳的学生、尊重班中有过错过失的学生、尊重有严重不足和缺点的学生、甚至于是和自己意见观点不一致的学生。这种尊重也同时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不体罚、不辱骂、不大声的训斥等使自己能够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面对新课程要求,我们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这四个过程,教师要树立新形象,对待学生要懂得关爱和理解,多鼓励和表扬,学会合作和创新。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使得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顺畅无阻,才能够与新课程同行,一起成长。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长宁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