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平等是交流的催化剂——怎样进行师生交流

董敏

随着4+4n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其中在“交流研讨”这一环节中,经常付诸实施的是“师生交流”。这一交流活动渗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单是在课堂之上,广义的师生交流无处不在。既然师生交流如此重要,那么怎样进行师生交流呢?怎样的交流才最行之有效呢?

我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惊人的经验,心里觉得有很多东西要说,可又无以言表,思来想去,还是上学期的一次语文课提醒了我。

那是学校叫我去接新的一届初三毕业班,当时我对这一届学生一无所知,但凭我的经验,已经初三了,什么都比较成熟了,一个跟学生一点儿感情基础都没有的老师,不可能凭指手画脚,吹胡子瞪眼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于是我设计了第一堂师生交流课——“我和你”,我的原则是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介绍自己也行,畅谈理想也行,提出问题也行……。当我简单介绍完自己,说明来意,整个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交头接耳几分钟后,我开始担当起主持的角色,那节课上完后,我没想到会那么成功,几乎所有的人都发言了,有的一次又一次补充,虽说有些吵闹,可在那以后,也就是正式讲了课,正式留了作业,正式批评学生作业不清楚了,听课不专心了以后,再想有那样群情激奋的课堂,就再也找不到了。

那节课,我是真心想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印象,让他们觉得我和他们平等,我是为他们服务的,今后不必拘束,不必心怀戒心,初三不可能再有时间等待观望一个老师是否可以接近,一个老师有什么样的脾气,时间不等人,一定得马上顺利师生交流。老师和学生坐在一个平台上,学生能够平视老师,不必仰望,一个“平等”便使得师生交流有了催化剂,学生反应自然是强烈的。

所以我要说:“平等是交流的催化剂”。

教师的职业自然是高尚的,但教师的却不要把自己的身份摆得至高无上,让学生觉得你高深莫测,高不可攀,造成不敢把心理话向你倾诉,不敢在课堂交流时越雷池一步,导致作为教师也无从获悉学生的真情实感,具体学情,师生交流也更多的是停留在表层,不能真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有了催化剂,原来不反应的开始反应,原来不分解的开始分解,原来不升华的开始升华。

记的是在九年二班,不经意间发现墙壁上已经张贴了花花绿绿的图案,是小组学习园地,我随口说了一句:“花的真好,我怎么不会画呢?”说着无意,听者有心,一位姓陈的学生,他说我谦虚,我说:“真的不会,哪天有时间我向你学学。”说也奇怪,自此,我发现这位同学,比以往都活跃,争先恐后发言,连下课都和我交流,说这说那,课堂上还经常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师生交流变得轻松随便,且有了深度。要知道这位同学可从来不在课堂上和大家交流研讨的。可能就是我的一句话让该同学觉得我是和他们平等的,我也有不会的东西,那么自己在交流时有什么差错老师又会怎样呢,于是便变得大胆表达心声,大胆与大家交流了。\

教师与学生平等既然如此能促使师生交流奏效,我们就应在平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觉出你和他们是平等的。有时我和他们一起谈论课堂之外的东西,诸如一句名言,一则笑话,一个谜语,一首流行歌曲……。每次和学生这样交流了,学生便激动的什么似的,课堂气氛因此也就特别活跃起来,师生交流便顺利进行下去了。探讨的问题也就特别深入了,

师生平等还表现在你让学生完成的任务,也一定完成,你叫学生在10分钟完成思考,你也必须10分钟完成。你完成不了的,就不能够呵责学生,训斥学生,不然,学生心里不服,“要不你试试,就认得说我们。”这是学生敢怒不敢言的。相反,教师如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平等地和学生一起学习思考,一起完成任务,一起喜怒哀乐,学生便会信心百倍,跃跃欲试,师生交流就会紧张而激烈。教师的指导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切中利害。避免了官腔官调。

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师生交流的问题有太多的不可预知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因此,为了完成好师生交流,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深入备课,研读文本,多做假设,不打无准备之仗。确保师生交流顺利进行。

话又说回来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旦在师生交流时遇到障碍,无论来自哪里,教师实在无力解决,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定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一齐,与学生平等,不懂不要装懂,向学生讲明,我不会,下次再解决,这不但不影响师生交流,反而能促使大家开动脑子,集思广益,使交流向有意的方向发展。

        只有师生平等了,无形之中便在师生之间添加了催化剂,有了催化剂,再加上其它因素,师生交流就会让我们的课堂产生越来越多的新物质。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县三家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