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思考
2025-10-27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摘 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都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想信念教育,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始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至于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内容。 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思考 1 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阳煤集团作为与共和国同成长、同发展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已整整走过67年的风雨历程,无论是在建国初期的艰苦环境,还是在急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阳煤集团都靠着团结、奉献、进取、务实的作风一步步将企业做强做大,同时也形成了一套适合自我发展的企业文化。如今,按照“板块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差异化监控、集团化运作”的发展思路确地了一主两翼七大板块的“127”发展战略、“136”行动计划、“166”安全管理体系和“1+9”文化体系,这将为阳煤集团今后的发展起到文化引领。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统一思想认识,起到结聚的作用。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支柱,这个国家必定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作为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精神来统一职工思想,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那么,这个企业也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企业。所谓的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干部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因素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培育、凝聚而形成的一套观念和意识。它是企业全体职工所能接受的一种观念和意识,是一种良好的群体意识,将对干部职工起到结聚作用。企业精神既是企业传统的继承,又是企业开拓进取的动力。企业在正常运转的时候,需要这种精神凝心聚力;企业在艰难困苦创业之初,在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之时,需要这种精神鼓舞士气。 2 国企文化建设的几个途径 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既不能照搬老国有企业已经形成的文化模式,也不能排斥市场经济下个别私企在文化建设上产生的新理念,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借鉴的关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建设和发扬国企优秀企业文化。当前,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以精神文化为先导,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理想信念效应。精神文化即价值观,是通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反映出的一种企业精神,从而更好地体现职工的信念、目标追求以及道德规范。当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其精髓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人文精神将全体员工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致力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引导,是加强国企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大力营造氛围,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企业的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激励企业全体成员为企业奋斗的精神旗旗帜。一个企业由许多个体组成,每个人所信奉的价值观是千差万别的,必须通过引导使干部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首先,应有意识地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并使干部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自觉,为干部职工所认可,为干部职工所共有,以此来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使人向同一方向努力。其次,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人的精神。它明确了企业干部职工的核心理念,凝聚了企业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企业精神作为企业中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汇集而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往往给人以理想、给人以激励。二是塑造企业宗旨,确立共同的行为准则。企业宗旨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体现,确立鲜明个性的企业宗旨,并以此确立全体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激励和约束全体干部职工为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这是发挥企业文化巨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宗旨融汇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道德等方面的先进成分,“民生第一,利润第二”,“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建一流队伍”等这样的企业宗旨体现了企业职工的职业追求和行为指南。企业还可以将企业宗旨细化为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岗位格言、工作警言、道德箴言,使企业宗旨具体化、鲜明化,更易于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以物质文化为保证,积极谋求企业文化的环境氛围。物质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表层结构,是由一系列有形文化因素所组成,其主体是通过塑造形象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优化企业环境是建设国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反映着企业的精神面貌和企业管理档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