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移动通信是信息专业的主要课程,主要培养从事移动通信行业的实践性人才,直接关系着未来我国通信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真正从事通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以教学体系需要改革,从而探索出新型的教学方法。结合了我校的具体教学情况,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一批新型社会人才。
[关 键 词] 移动通信;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0-0022-02
移动通信是一门通信专业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重要学科。无论是在工程的应用方面,还是在科学的研究过程中,移动通信技术无处不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很广泛。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逐渐由1G、2G到现在竞争激烈的3G业务,以及中国移动现在推行的4G业务,使得移动通信逐渐成了通信行业的主流因素。目前,在我国高校的移动通信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不能正确引进国外先进的通信技术。
一、当前的发展趋势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目前,世界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多功能化和环保化,移动通信将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智能化和个性化将是世界移动通信的主线,智能化的手机将成为移动通信的主流。除此之外,有关专家认为,未来社会中出现的手机不可能是一样的,每个用户对手都有不同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移动通信的个性化发展,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手机将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市场需求,并结合课程的建设来探索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施使移动通信系列课程的发展与时俱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移动通信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传统移动通信教学模式有很多的弊端值得我们深思。首先,大多数高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没有针对性,重点不突出,内容很空泛。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的教材内容都十分陈旧,与时代脱轨,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与实践结合不多,这样不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再次,教师多是工程学院毕业的硕士或是博士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就难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后,大多数高校只开设了理论课,致使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使学生难以学习到与日后工作紧密相连的经验。
二、移动通信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一)精选教材,与时俱进
目前,关于移动通信专业的书籍很多,但是每本教材的侧重点都表现出了不同。在教材的选择过程中,要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理论公式的证明可以少关注,目的在于强化关键技术的思想与网络系统的发展脉络。除此之外,要结合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动态,对教材进行更新,以求教材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有价值的人才。对于传统的教学材料,如今更加注重关键技术的传授与系统的介绍。在增加了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的介绍之后,学校更要注重培养移动通信4G业务人才。在学习了基本的课堂教材之后,教师还要向学生推荐具有价值且与移动通信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生就可以根据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课下的自行复习与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最后,对于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来说,还要将科研成果适时带到课堂中来,向学生介绍移动通信的最新技术动向,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二)整合教学知识内容,连贯性教学
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历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教学思路,注重培养学生区分相似技术的技能。在网络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最为基础的系统知识介绍,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在将新的知识融入课堂中,从而保持课堂的连贯性。
在教学内容的制定时,要参考多本相关移动通信的教学材料,并结合市场对于移动通信人才的需求,建立教学内容体系。在建立教学内容体系的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础部分、网络部分和业务部分。首先,基础部分主要包括了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主要由移动通信系统、移动信道特点、无线传播和基础技术、抗干扰技术组成。其次,网络部分主要是移动通信的网络发展,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到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由TIA-EIA-95到码分多址2000的发展、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发展等。最后,业务部分主要包括移动增值业务平台和智能手机业务开发技术。整个教学内容体系既保证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需求,也满足了学生对于技术、系统到应用的认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更深入了解。
三、移动通信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增加案例教学
大部分移动通信技术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添与生活相关联的实际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且要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来制定,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总结性的评论。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践性和新颖性,案例还应该包括课程中的大多数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多径效应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微动通信,效果就会变化很多?”在讲解码分多址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最初的CDMA手机会以环保作为宣传点?”案例教学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同样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教师有过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