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一直是现代教育中十分重要并且艰难的一个问题。教育质量的好坏,教学成果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优秀学生的教学,更应该是针对问题学生引导的教育,对于问题学生来说,这种教育上的温暖关怀也许正如黑夜之中的灯塔一般,点亮了其人生的道路。然而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上,很多老师并不重视,这只会使得其十分的自卑,完全将其逼向相反的一面。而有些老师知道需要进行特殊的教育,然而却苦无方法,或者知道一些方法,却没法灵活地去运用。通过探讨使用顺势逆转的教育方法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而对待问题学生不能简单粗暴,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对他们加以引导和教育,而顺势逆转教育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 键 词] 问题学生;顺势逆转;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190-0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社会开放的扩大,现代与传统、本土与国外,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必然产生剧烈的碰撞,深刻地影响着现如今的中国人。虽然这是一个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性时刻,但对未成年人特别是技校学生而言却无疑是一场灾难。因为多元化难免会有一些糟粕的东西混杂其中,而大部分技校生素质偏低,缺乏辨别能力,再加上学习的失意,对个人前途缺乏信心,尤其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其思想盲目甚至信仰缺失,所以“问题学生”现象尤其突出。
既然问题学生现象是摆在我们技校面前不可忽视的客观现实,我们广大教师就必须要积极面对,要责无旁贷地挑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重担,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贯彻和落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真正的能手”。因此,我们教育者首先要了解问题学生。据教育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问题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逆反心理较一般学生也要强烈得多。教师善意的教育和引导,大多会遭到他们强烈的抵制,越是想要他们这样,他们偏不这样。很多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往往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己的内在原因,还有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这个主要外因。
因而教师还要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事半功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所以,教育的本质就是爱,就是尊重,没有爱和尊重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甚至是有害的教育。而顺势逆转法就是建立在爱和尊重基础上的,是对学生赏识和宽容的一种教育方法。所以,针对问题学生逆反心理重的特点,可采用顺势逆转的方法。
顺势逆转法就是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扭转紧张的师生关系,因为欲速则不达。做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要顺着问题学生的“不对”,尽可能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等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消除之后,再指出其犯的错误及其原因,并一起商量解决办法,这样就比较容易了。
比如有一次,我在“认识的根本任务”一课中,运用了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的例子。一问题学生故意提出了伽利略是男是女的问题。这本是与课堂内容毫不相干的疑问,根本就是在扰乱课堂。试想,如果此时不加理睬,予以制止的话,势必造成学生的得寸进尺,就会影响到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导致恶性循环,对该问题生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但如果此时强行制止,进行严厉批评,势必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陶行知曾告诫我们“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声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凭借强制和惩罚,或许我们可以造就奴才,但不能成就英才。孩子的调皮是天性,如何顺其自然,保护他的天性,并把它转化为探索世界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因而我们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所以,我及时采用了顺势逆转的方法,先表扬了他勤于动脑、肯思考,并告诉全班学生,他的这种思维叫发散思维,伽利略就是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多次“思想实验”,并通过精密的斜面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定律的。及时的表扬虽然解除了师生间的紧张气氛,但扭转学生的错误思想才是主要目的。接着又问该生,“你能不能用发散思维来分析一下伽利略是男是女?”在学生回答“不能”之后,我告诉学生,“那么,你刚才的发散思维就是不正确的,希望你上课认真听讲。老师可以告诉你,,伽利略是男的”。巧妙地把知识问题的提出转嫁到他的身上,使他产生害羞心理。由于逆反心理被遏制,害羞心理的产生,使得该生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胡闹,既维持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一举两得。
最后,顺势逆转教育还有重要的一环,这就是追踪巩固逆转的成果。因为教育有一个梯进性和连续性,假如不追踪巩固,就有可能出现反复。课后我又找到该生谈心,再度顺势逆转,告诉他:牛顿也是运用发散思维,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许多伟人并非从小就是优秀生,达尔文的父亲因他迷恋花草鸟兽责骂他,校长公开说他是“二流子”。马克思中学时代以极端“顽皮”闻名全校,校长和老师把他归入发展前途不大的一类学生,他们都是问题生,可后来在老师的教导下都变好了。由于巩固及时,该学生像重新换了个人,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各方面表现良好。可见,追踪巩固得好,才能真正发挥顺势逆转的功效。
在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中,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下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布局,当讲到人民大会堂的柱子很粗大,需要“三个人”才能合围的时候,一个问题学生突然说:“老师,三个小孩围起来并不粗大”。全班哄堂大笑。我并未动怒而是笑着说:“他提出的问题很好!他说得对呀,小孩也是人呀。”并夸奖了他肯动脑子,只要肯动脑筋,学习一定会有进步。然后问全班学生:那这里的“人”是不是指这些小孩呢?学生回答不是。那么,又需不需要在“人”字前加上修饰语“大”或“成年”呢?学生未答。我接着分析说:分析词、句子,要放到特定的语境中。联系上文,这里的“人”显然是指“大人”或“成年人”,既然不会发生歧义,那就没有必要加上修饰语。我接着又启发问题学生:幼儿园放学了,小民高兴地叫起来——“爸爸来了!”这里的“爸爸”会不会是指其他小朋友的爸爸?不加“我”字会不会发生歧义?我想大家肯定不会了。由于我的入情入理,这堂课的效果不仅没受到影响,反而出奇的好。
有天我去上课,刚进教室,只见两个学生正在吵架。见我进来了,骂声就停息了,但两人怒气未消。听见有学生小声说:“这回有好戏看了。”作为科任教师,如果对此事只字不提或当堂批评,不好。我是这样来处理的:“上正课之前占用大家几分钟时间,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吵架到底好还是不好?”全班学生笑而不答,他们一定认为老师要开始批评人了。我接着说:“我想吵架不好这个答案大家一定赞同吧?”学生纷纷点头。“而我想说的是,吵架并不全是坏事。”话一出口,学生个个露出惊异的神色,继而情绪波动起来,他们一定又认为老师是讽刺人了。我接着说:“我国古代医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意思是说生气会引起生病,有气怎么办?最好是把它发泄出来,而吵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身体健康才能好好学习,刚才两位同学是在为学习而努力吵架呢!”说完全班学生大笑起来,他们都知道老师在开玩笑,那两位吵架的学生也一脸通红,很不好意思,看得出,他们的怒气全消失了。这时再适当地进行必要的批评,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效果也就达到了。
有一次看见学生躲着抽烟,我同样采取顺势逆转对学生进行教育,“吸烟好啊。有段相声就讲到吸烟有四大好处:一是防贼,抽烟引起咳嗽,咳嗽会吓跑小偷;二是驱蚊,满屋乌烟蚊虫怕进;三是可做演员,是演包公的最佳人选;四是永远年轻,抽烟寿短,永远都年纪轻轻。”幽默诙谐的话语暗含逆转,比正面的教育更能发挥作用。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学生抽烟事件。
总之,问题生的转化教育是我们技工学校当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找准问题学生的教育“准星”,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善待问题学生,让社会多一些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灿明,郭志明.十字路口的顽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振宇.顽童更需要我们的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7-5.
[4]张树伟.把问题学生留给谁[N].中国教育报,2007-6.
[5]葛安英.不能把问题学生丢在路上[N].中国教育报,20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