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今时代,由于整个社会对中职学校以及中职生的认识不全或有偏差,导致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素质一直不太理想,最终的结果就是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学校开设的德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一向不高。为了加强教学效果,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力求以课堂活动为基点,开展体验式情境教学,让中职学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学习与感悟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最终达到教与学有机统一的境界。
[关 键 词] 情境;中职德育;体验;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160-02
活动情境的教学模式,是指为了能把学生融入活动体验和亲身实践中,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以达到学习、实践与感悟有机结合的目的,促进他们心智不断成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具有认知、亲历、感悟和反思等多方面的特征。总之,就是以活动为始,进而体验,然后讨论、分析,最终评估、内省的过程。因此可以有效缓解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而不信,知而不行”的困顿,有利于增强中职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知识、情感与经验的累积。
一、体验情境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与同行们一起探究本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的效果,下面就以《哲学与人生》教材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一章节为例,简单地谈谈本人的一些观点与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在中职德育的授课中,教师应当根据章节的内容与实际,恰如其分地运用视频录像、小品故事、诗歌朗诵、音乐舞蹈或实物展示等各式各样的手段来创设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因为活动式情境的创设具有直截了当、形象生动的特点,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被引导至老师所设置的情境氛围中。例如本人在教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选择“折一根筷子和折十双筷子”的活动情境,通过这一个简单的活动,首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然后让学生亲自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同时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体验后的感受,并以此为切入点导入后面的新课教学。这一活动显然是轻松的,但因为是学生自主操作,因此他们能够自然而深刻地悟出“一根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的道理,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互动合作,体验认知
所谓探究就是指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己剖析整理课后收集到的各种相关资料,,努力培养与增强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我要求本班级的同学开展“在校中职生集体观念状况”的调查活动,调查的内容是各班级在文明班级评比中的具体情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置问题和问卷调查表,并做好相关问题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最后在课堂上做简略的报告并谈谈在合作中的感悟。通过这种探究,有利于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并使他们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感悟和体会到只有每位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创建一个文明和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身体与思维的碰撞;没有切身的融入,就不会有深沉的顿悟。通过自身的感受与思索,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优良的思考习惯,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意识,同时也必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与飞跃。如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学生通过合作调查、分析对比后就能够提出适合本班集体观念建设的意见,而且许多建议都是非常有创意并能在班级中贯彻执行的。
可见,中职德育课活动体验式教学,把课前和课中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反思自省,感悟内化
在活动式的情境体验过程进行反思自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对活动体验中所收获的感想和认知进行分析,并了解自己从中学到了哪些。二是认真回顾整个思考与探究的历程中,自身有了哪些方面的体会,从而主动掌控自己的成长与发展道路,并不断摒弃身上的弱点。
如,在讲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我设计了两个活动的环节:一是让他们发扬集体的力量共同思考讨论,并派代表谈谈本组智慧的结晶,提出符合本班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提高班集体凝聚力的措施。二是让学生准备好纸和笔,写出在班集体的生活中自己有哪些不正确的行为?有哪些是自己需要改正的错误?设置这一环节的主要的目的是立足于学生能够自省内化,勇于承认并及时解决自身的问题与缺陷,并在活动中获得相应的个人体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稳重,综合素质得到不断丰富与提高。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体验式情境教学主要是希望通过让学生边活动边实践,边实践边体验,以达到在活动中不断巩固、不断延伸,从而迸发出学生积极价值观的发展乃至他们健全人格的升华。在活动中进行实践,能形成自我体验,强化体验的效果。我在讲“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时候,首先点出本节的主旨与中心思想,然后通过填表、评优、奖励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能够更加和谐奋进、努力向上、团结协作。当课堂进入收尾时,可以布置学生完成一些课外作业,例如: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归纳整理名言警句、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等,或者完成一份手抄报作为成果展示。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感悟集体主义的观念,并把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断延展与升华,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夯实的基础。
通过本节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了集体的重要性,他们有了团队的意识,也有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集体主义的思想在他们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读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增强了,他们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形成了健康的竞争意识,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了各种亲近社会的行为。
此次课堂实践活动课后,全班学生的整体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不关心集体或者做一些损害班集体的行为的学生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全班学生更加团结了,集体观念更强了,更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争取为班级争光。
二、对实施“体验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有活动无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未能把握其中的关键因素,只为纯粹的展示活动步骤。他既没有让全体学生充分体验活动环节,也没有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是漫无目的地瞎忙;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呈现出一片混乱、闹哄哄的讨论场景。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导致有活动无体验、活动无价值,从而使活动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活动形式,更要注重活动的质量,把二者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过程与结果的关联,使活动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合作探究活动有形式无体验
按理说,活动情景式的教学体验其实是一种常用、实用且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与精心指引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融入课堂活动中,都有机会体会整个团队的氛围与乐趣,享受思维跳跃的美妙音符。只不过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种教学模式,结果导致活动式情景体验流于表面形式,而没有深入广泛的学生参与度,最终成就了少部分学生的课堂精彩,却冷落了大多数学生的融入,使他们真正成了课堂上沉默的陪衬。
(三)体验情境教学方式的适用性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遇到知识要点比较多、情景内容相对复杂的时候,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并不一定是适用的,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四)活动中避免“放任自流状态”
教师在创设情境和活动过程中,在引导学生体验后,应当适当地对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和指导,而不能像看客般在旁边无事可做,或者无动于衷,这不仅会让学生盲目无头绪,最终还会导致情景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则可以促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引导功能和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吕旭红.中学政治教学中动态教学模式的运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04(11).
[2]任传波.活动教学法:中职德育课的Style:“五探”活动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