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面向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分析

  [摘 要]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面向计算机思维进行改革,从而提升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重点从课程优化、硬件建设、教师培养、教学方法选择等多方面提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 键 词] 计算思维;大学;课程;教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135-01
  计算机是大学教学的公共课程,是面向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课程。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今后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所以需要进一步对相关内容进行掌握。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教会学生相关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计算思维,从而有效培养现代化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融入计算思维。
  一、课程设置优化创设
  (1)夯实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主体地位。面向计算机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这一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基础夯实了,他们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掌握更多的专业技巧。(2)需要进一步融入大量的计算机选修内容,根据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所需要的一些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开设一些计算机的选修课程,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升他们应对今后工作的能力。最后,进一步拓展计算机实践课程。现代企业需要的是进入岗位之后可以迅速进入角色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在校期间开展大量的实践拓展,在计算机课程中进一步拓展出实践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相关计算机问题研究。
  二、构建实践条件和基本设施
  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在硬件设施上多下工夫。电脑室是计算机相关操作练习的重要场所,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计算机机房的建设,购进现代化的计算机,制定严格的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实现机房的有效管理。面向计算机思维,利用课堂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践对计算机的硬件维修、软件操作等进行有效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在计算机实践经验上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经历,需要具备很强的计算机思维,这样才能保证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相关经验教授给学生。因此,在教师队伍引入和培养上需要实施更为突出的计算机应用经历,首先计算机课程教师在引入环节,应进一步偏向实践经验,选聘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让他们带来更多的现代社会上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案例,在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视野和实践能力。其次,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例如寒暑假,将该专业教师选派到相关电脑维修等企业进行实践培养,在企业中不断提升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拓展他们列举案例的实用性,重点培养他们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他们认知实践教学的能力。
  四、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一)任务项目教学
  面向计算机思维,在开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知识掌握,之后再布置相关的案例,设置相关的问题分析,给定学生探讨分析的时间。这些项目任务的确定需要进一步突出对已学过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只有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和认知,学生才能进一步开展相关问题的分析探讨工作。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提出一个研究报告。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提醒,不断调整学生的研究方向。最后组织一场项目任务汇报会。
  (二)分层次互动教学
  计算机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的主要措施就是进行互动式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同的自学能力和兴趣点,教师在布置相关的课前预习任务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接下来,开展有效的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可以提升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主动性。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进行计算机学习分组讨论的时候,需要兼顾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成一组,开展有效的知识点讨论。例如,在艺术字的插入等操作过程中,讲师可以将相关的操作视频上传到网络,供学生下载学习,这种具体形象化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艺术字插入操作的有效理解和掌握,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视频,进一步设置一些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样进一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实现他们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程教授的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中,计算机技术学习任务完成效果更好,拓展课下学生参与到计算机实操中,创新计算机学习方式,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例如,很多学生在Excel表格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操作困境,他们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网络平台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联系Word文字处理的使用,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化的交流,不断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计算机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应用最多的基本技能之一,所以需要在校期间实现相关技术的有效掌握,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构建他们的计算机思维,提升其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廉.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4):145-146.
  [2]柳炳祥,叶君耀,卢荣华,等.计算机课程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18(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