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信息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促使当代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使当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便利。但是新兴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技术手段的更新也使教育通过人机进行联系,改变了原有的师生的直接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对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网络信息;信息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134-01
  众所周知,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要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加丰富多彩,这主要体现在由技术先进带来的各种革新,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基本面貌,如技术环境、人机关系等。通常情况下,信息化教学环境一般利用多媒体演示,形成教师课堂教学环境,再利用网络信息,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查询。这样就产生了两个结果,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教师的职能角色定位也随之改变。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理念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的重点由“掌握知识、传授技能”向“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转变
  信息化社会,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人们应当学会利用网络,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成为网络的主人翁,而并非是网络的附庸品,而这也算是对人类的一种考验。学会如何在网络中学习,是一种利益终身的行为,也是时时刻刻与时俱进的先进表现。
  (二)教学过程的主题由“被动接受、支配学习”向“自主建构、创造学习”转变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并非只是教育者一方面的任务,学习者也要时刻关注与自己学习有关的信息。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摸索,查询有效的学习信息,实现自主性,不仅可以达成学习目标,对以后的学习指导也有铺垫的作用。
  (三)师生关系的中心由“主导、从属”向“交互、协作”转变
  教学活动,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上,也表现在学习者的“学”上,只有两者互相协作,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在科技手段下,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社交软件、邮箱等无线传递进行交流,加强双方和谐教学的关系,其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也进一步改善了师生的关系。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双方
  (一)教师面临的挑战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教育资源的独享者,学生只能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信息,无形中就对教师的地位进行了新的挑战,这对教师的心理也是一种强烈的挑战。所以,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使用知识,这样才会利用网络帮助未知的学习者找到有利的学习信息。
  (二)学生面临的问题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掌握信息化技术。其次,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量之下找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也是一种学习技能。教师应针对当今信息爆炸的特点,为学生找出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主体是自身。这一个重要特点不仅需要学生的自觉,也需要教师的提醒。在课堂上或生活中必须保持一种善于学习、热爱学习的姿态,才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所在。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一)信息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者,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发起者,对信息必须具有充分的掌握能力。必须要学会如何查询信息,利用科技信息手段整合信息数据。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有:对信息的觉察能力,对当即信息手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控,具备熟练的信息操作能力,同时应当具备信息手段中必备的读写能力。
  (二)优秀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
  教育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论基础,而良好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水平和效率,两者共同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现代教育观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强调素质教育和新型性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需求的满足,更关注学生学的过程,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和社会性人格的和能力的全面培养等。
  信息社会的环境之下,教学活动已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方式。教育者应当顺势而为,既要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储备,学好教育心理学,也要掌握科技手段的操作能力,时刻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心境。要从心里热爱教育,热心教学,不仅能够达成教学目标,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也有利于自身修养的提高,使教育朝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魏雯.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的构建及培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孟祥林.教学模式:师生角色与教学效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4).
  [3]汪颖.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J].中国青年科技,2005(2).
  [4]李合亮.论网络教育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J].当代教育科学,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