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与优化

  [摘 要] 当前高校毕业生都是面临步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其未来指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需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最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措施。
  [关 键 词]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1-0101-01
  一、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
  (一)教学效果与教学期望差距大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将其看作是大学生未来就业的指导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高校大学生面对未来就业的规划意识和能力,由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多是理论性知识,导致大学生缺少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指导,导致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效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职业需求。
  (二)教学水平与师资要求存在差距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属于国内新兴的课程,需要专业性强且专业能力高的师资力量支撑,需要教师对行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实践经验,但当前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队伍都是由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关人士组成,由于教师的行政事务多,岗位轮番很频繁,很难集中教学精力,因此无法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作用不足,甚至会产生误导。
  (三)教学体系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
  就目前来看,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很多,但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体系不够规范。就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特点来看,其应用性很强,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课程体系不够规范导致无法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优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学需要综合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育三方面,选择就业的关键问题实施教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模块需要将课程理论作为基础内容,引导学生认清自我,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出合适的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的板块设计内容需包含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两方面,利用就业技巧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岗位匹配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内容,但传统的教学十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将教师作为中心,利用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单向流动的,学生处在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受到抑制,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1.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式,其十分关注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和教学价值观的培养,将体检作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学策略的实施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1)创立职业生涯规划的体验情境;(2)针对体验生涯过程进行摸索;(3)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讨论和点评;(4)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进行整合;(5)关注课外课程的实践指引和过程跟进。
  2.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案例的选择,注重案例质量;其次需要明确角色,做好课堂教学的控制;最后需要别出心裁,布置好课外作业。
  (三)创新教学手段,巩固教学实效
  1.建设“blackboard网络平台”
  Blackboard网络平台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教学的中心,将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联系在一起,教师利用网络在网上开设具体的课程,在网上组织教学,网上考试。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具体的学习内容,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可以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求展开讨论,网络平台的建立能够很好地解决课堂课时少的缺陷,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弥补专业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丰富教学形式,展现生动的教学内容。
  3.搭建多种平台,助推教学
  利用搭建各种平台的形式,组建课堂学习小组,建立课堂见习小分队,综合教学具体实践来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综合力量,提升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张颖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温州市高校为例[J].学周刊,2012(82):12-13.
  [2]朱炎军,李爽.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兼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J].教育发展研究,2012(Z1):109-114.
  [3]潘鹏程,何星舟.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质量现状和对策研究:基于课程对学生成长需求的满意度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