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目标,着力于发展学生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和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通用技术不同于其他课程,因为它强调实践,但又不是从以前的劳动中培养技能。多方面的不同,势必需要独特的学习方法来配合。教师在尝试的多种教学方法中,认为比较适合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个关键点、案例及思考。 关键词:通用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体会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通过“任务”的形式进行教学,将多种知识和技能融入任务中,贯穿于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学生将会经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任务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这样一系列步骤,体验完整的任务。其中的每一步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只是提供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学生通过项目的进行,将会对整个过程及其中的每一步骤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具有许多共性。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它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探究、方式多元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性受到激励,创造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活跃性大为提高,学生在其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将会极大提升。 一、通用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个关键点 1.是否选取了合适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1)任务要紧扣课标 选取任务时会考虑到任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相关的知识领域和概念又是什么。其实这些都是有依据的,任务不能是天马行空的,它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该是教学工作的准绳,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以及检查教学质量高低均以课程标准为最核心的依据。 (2)任务要有实际意义 任务的设计不仅要紧贴课程标准,还要考虑到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如果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中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则更具有重要意义。有些任务不具有实际意义,或者是已经过时的,一开始就可以剔除,这需要教师的判断和引导。 (3)任务要能学以致用 通过任务的操作让学生能够将新知识应用在解决真实且复杂的问题中,或是能够使用多种高效工作能力如收集、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也可以是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4)任务要难易适中,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 任务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都了解,但是又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才能完成,并且大部分学生有能力在努力之后完成任务任务。任务要能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探索,除了把握好难度之外,还要让学生对任务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共同来把任务做好。要使任务具有吸引力,可以让任务贴近学生的年龄层次,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2.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具备多方面能力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起初他是设计者,任务开始后他是管理者,学生讨论时他是参与者,在评价时他是评委等等,这些角色需要教师具有不同的能力,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的管理能力 教师要能够自始至终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目标上,不仅在任务开始时,随着任务的进行,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目标导向强化,并且要保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时间跨度大的任务,要定时提醒学生是否在按计划完成任务,是否完成了阶段目标。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示。学生在任务教学过程中,会有许多疑问,例如:在上三视图这节课时,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复杂零件的三视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复杂零件的三视图绘制会不知如何下笔。此时教师要再强调一遍作图的步骤,给予“先画主视图,再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画出左视图、俯视图”等类似的提示。对于大部分学生在作图时会遇到的疑问,要及时统一讲解,以免学生因疑问得不到解答而失去制图兴趣。另外,绘制三视图这节课耗时较长,一节课制图,一节课标注尺寸,最后一节课讲解。因此教师每次上课时都要提示学生这节课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监控和管理学生的行为。任务操作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室里走动,有时会在校园的某个场所进行,甚至走出校园。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下遵守规程,高效地工作,如制订工作计划、时间流程表,使学生学会有效地管理时间。 教师推进活动进程,并且管理工作流程。教师对任务排定时间进度后,每次活动都要指导学生按时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任务,达到分期目标,对学生每一次活动成果都进行必要的检测,根据检查情况,判断每次活动的难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学生完成程度如何,,接下来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是否需要补充知识和技能,从而推动任务的进展。 (2)教师的技术能力 通用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等。相类似的看法是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改进产品或生产技术的能力、信息储备和组织的能力。具体到通用技术课程任务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理解多种工业技术的原理,能够运用工业技术对产品进行一些设计、制作、改进的实践操作,掌握设计过程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操作方法和流程。 (3)教师的评价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中的评价很重要,教师要学会评价。这要求教师对任务中的关键要素有敏锐的眼光,判断要从哪些角度进行评价,制定各个评价任务的标准。这需要教师对任务有更深入地了解,要预设到学生会有哪些情况出现,在评价标准中充分体现出来。除了成果的评价,还要能对过程进行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任务中表现出的优点或不足,对优点能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好的方法进行推广;对不足之处进行提醒和指导,并告诫其他同学。要对任务的最终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作为后续任务的借鉴,以期之后的任务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