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高中语文习题训练课教学模式

摘 要:高中语文习题训练课是高三复习课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课型之一。探讨高中语文习题训练课的基本特征、实施原则、教学要求、基本教学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尝试总结系统而又有效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习题课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习题训练课;教学模式 
  高三备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习题训练课是复习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到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以及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要通过“练”解决。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本文尝试从基本特征、实施原则、教学要求、教学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谈谈对这种模式的理解和看法。 
  一、功能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专题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培养从记忆中提取、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技巧目标 
  (1)读题技巧:看清题目,全面而准确地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和解答范围。 
  (2)审题技巧:明确体裁、范围、要求、中心和命题方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炼有用信息;分析题目中设置的疑点和隐性因素。 
  (3)表达技巧:踩点答题,分点陈述,卷面整洁、语言规范、表述简洁。 
  (4)取舍技巧:根据分值和难易度分配时间,确保准确率,提高得分率。 
  4.情感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考试心态,培养题感,稳定发挥,有效驾驭。 
  二、基本特征 
  习题课是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发展思维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其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形成学生的语文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其主要特征有: 
  1.整合知识,形成系统网络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知识,形成知识纲目、知识网络,形成结构化知识。 
  2.注重实践训练,能够迁移运用 
  选择典型习题进行有效训练,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等技能和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突出训练层次,优化课堂结构 
  针对知识环节中的重点关键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失误、缺漏,依据整体、有序和适度的原则,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逐步提高。 
  4.突出解题方法指导,揭示规律 
  注意典型题例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三、实施原则 
  1.适切性原则:符合学生实际,难易适中。 
  2.层次性原则:要注意训练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目的性原则:训练目标要明确,有所侧重,解决疑难,重点突破,确保每节课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不宜多而杂。 
  4.限时性原则:通过限时训练,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迅速表达,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 
  5.创造性原则:开阔思路,锻炼思维灵活性,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教学要求 
  1.精心备课 
  围绕课时复习目标,重新整合试卷、练习中有价值的知识点和问题点,选取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根据习题的不同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运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2.选题要精 
  要配合讲课内容,承前启后,消化所学理论。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各种层次习题的恰当搭配。明确每一道题的训练内容、训练目的、主要难点、常犯的错误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3.点拨到位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行解决其疑难问题,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解题规范、卷面整洁,使学生每解一道题都能有所收获,充分发挥习题课效能。 
  4.及时反思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做对一道题掌握一个规律,做错一道题吸取一个教训,以达到“做一题、会十题,会一题、解百题”的目标。 
  五、教学流程 
  基本环节是:教师呈现习题→学生观察讨论→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解题规律→学生解决题目并反思→教师总结解题规律。 
  1.基础性习题 
  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能力。常适用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基本环节是:教师提出问题→呈现习题→启发学生运用解题规律→完成习题→学生反思:知识与习题、生活联系→形成能力。 
  2.习题讲评 
  由学生说答案、讲思路,其他学生订正或补充。对于不能把握的问题,可与同学展开讨论,,相互交流、集体攻关,然后教师点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知识的梳理,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 
  基本环节是:教师提出问题→形成解题思路→分析解决困境→探求优化方法→教师启发引导→找到解决方案。 
  六、注意事项 
  1.控制难度 
  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抓好中低档试题。 
  2.选题要准 
  切合课标要求,具有方向性、针对性、层次性和思维内涵。 
  3.注重反思 
  对基本知识、技能和多种解题思路的反思,对错题原因、类型的反思。 
  4.讲出实效 
  要研究学情,熟悉学生答题情况,从而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矫正重点应放在全班试题得分率较低的知识点上。要研究讲评策略,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措施如何。要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上下功夫,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5.补救措施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研究下阶段的补救措施。 
  总之,高三语文复习中的习题训练课课型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每种课型与模式都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做相应的调整,以期取得提高复习课效率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徐进.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例谈“导、练、议、结”四步法[J].中学语文,2008(30). 
  [4]曾宪一.评价语文复习课的着眼点[J].中学语文教学,2008(4).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高质量的高中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14-57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