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还数学课堂生活本色,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学生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何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呢? 
  吴正宪老师认为:应该走一条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教学之路。教师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架设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来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确,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入数学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将之引入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替换、改造或补充,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一)情境——数学学习的载体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素材,使学生从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 
  案例:“克与千克”教学片段 
  “克和千克”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我作了这样的设计:课前让学生走进生活,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采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并记录4样物体和它的质量。以下展示其中一名学生的记录单: 
  从课堂上学生的汇报,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它对生活的意义,这是展开新课教学的基础。课堂上,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超市作为新课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教学中,我还采取了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前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走进生活,参与其中,赋予了枯燥的教学生活的气息。课后,我还引导学生写了一篇有关克和千克的数学日记,唤醒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经验——解决问题的资源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往往是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不可多得的资源。善于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极唤起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回顾,从记忆中提取必要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案例:“对称图形”教学片段 
  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通过观察蝴蝶翅膀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师:好极了,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像蝴蝶翅膀这样,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并且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师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师:对称图形的特点是什么? 
  生: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并且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 
  师: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图形,你能说一说哪些物体是对称图形吗?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些对称图形:像窗花、银行标志、建筑物……
  这些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特点的理解。 
  接着,我再追问:像这样的对称图形,你还能举例说一说吗? 
  生1:飞机、汽车。 
  生2:北京天安门。 
  生3:蜻蜓、孔雀。 
  …… 
  对于“对称”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我把学生对“对称”的理解建构在了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联系他们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如蝴蝶、飞机、天安门等。化抽象为具体,从身边熟知的事物中理解“对称”的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体验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是那么有趣和有用,让学生体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生活问题“数学化”——让生活走进课堂 
  生活问题“数学化”就是从生活的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数学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只会纸上谈兵的考试状元,而是要通过数学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意识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眼中有数学 
  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存在形式是千姿百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进而发现、描述、探索、寻找规律,寻求用数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找出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究其中的规律,也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 
  案例:“平移和旋转”教学片段 
  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 
  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滑滑梯”“极速风车”“青蛙弹跳”“高空缆车”“旋转小飞机”等。看到这些熟悉的项目,学生立刻兴奋起来。我请孩子们跟着活动的画面想象一下自己也正在游玩中,并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表演出来。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驾轻就熟,他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举高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