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大班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攻击性行为差异研究

摘 要:攻击性行为是在社会领域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其中气质是影响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对不同气质类型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气质为主要切入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具体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目的、方式等与幼儿气质相结合,分析不同气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变化,以便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攻击行为倾向的幼儿,为实际解决方案提出参考。 
  关键词:幼儿;气质;攻击性行为 
  本人主要运用观察记录法、CBCL行为问卷调查法、气质问卷调查表以及文献综述法,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大班随机抽取的30名幼儿进行观察与调查。 
  A.研究结果显示,大班儿童的攻击次数是男孩攻击总次数多于女孩的攻击总次数;攻击的目的主要是敌意性攻击;攻击方式大多采用言语攻击;其中主动攻击要多于被动攻击;攻击的终止方式大多都是自动终止的方式。 
  B.胆汁质幼儿攻击性行为明显多于其他气质,攻击次数也是最多的,而抑郁制的攻击次数最少;胆汁质幼儿主动攻击次数最多,抑郁质幼儿则被动攻击较多,这两个气质都具有典型性;而当出现被欺负行为时,抑郁质幼儿明显无还击动作产生。 
  一、提出假设 
  本人所研究的是关于不同气质类型幼儿攻击性行为差异的研究。气质和攻击性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儿童攻击性行为可受先天因素(气质类型等)和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受交互、教养方式等的影响。儿童的困难型气质与各种心理障碍间存在显著相关,某些气质特征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密切。本研究以大班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攻击和气质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气质儿童在攻击性行为上的特点,以往对于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大多在中小学生、婴儿期这些时间段的较多,关注攻击性行为与气质方面的较少,本人以气质为切入点,分析出两个变量的关系,,而不同性别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否与气质有关以及对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意图、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目的、方式等与幼儿气质相结合,研究分析不同气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变化,以便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攻击行为倾向的幼儿,为实际解决方案提出参考。 
  由于儿童的个体差异明显,有些幼儿社会化程度较低和抑制功能较弱,很难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有些幼儿有很好的抑制能力,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又有些幼儿性格内向,比较安静,那么这类人的攻击性行为又会是什么样的?本人研究的年龄段是在大班,所以相对于小班抑制能力较强。 
  本人根据已有文献资料,提出假设: 
  a.推测较少会出现冲动性的攻击行为。 
  b.推测胆汁质儿童与抑郁质儿童的性格特点相差明显,攻击性行为差异较大。 
  c.推测男孩可能攻击性行为要多于女孩攻击性行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徐汇区某示范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为了确保研究样本的有效性,本人在该幼儿园的三个大班班级里随机抽取,每班各抽取男孩5名、女孩5名幼儿来进行研究,三个班级共计30名幼儿进行研究。调查的对象是幼儿的父母,观察对象是幼儿本身。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1)气质调查 
  本人采用的是陈会昌等编制的气质调查量表来对幼儿进行测试和评定,但由于量表题目涵盖内容丰富,测试形式不适合大班幼儿,难度过大,所以该量表是由被试幼儿的家长进行测试的,让家长根据被试平时的表现,对被试进行评估,并仔细地填写问卷。 
  该量表共60题,每种气质类型15题。采取5级评分法,根据得分确定气质类型,可将被试分为4种气质类型,分别为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粘液质型、抑郁质型。 
  计分标准是:如果某一种气质的得分比其他三种的得分明显高(高出4分以上),则可定为该种气质。如两种气质的得分接近(二者之差不超过3分),而又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高出4分以上),则可定为二种气质的混合型,如果三种气质均高于第四种的得分且相接近,则为三种气质的混合型。 
  (2)攻击性行为调查 
  本人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简称CBCL),是一个测查儿童行为问题的量表,包括儿童版、父母版和教师版,适用4~16岁儿童。其攻击性因子测量儿童的外显和内隐攻击行为。内容分为三部分:一般项目、社交能力、行为问题。 
  本人采用的是CBCL父母问卷,由幼儿父母填写。计分方法很简单,只要存在相应的行为问题,即记1分,否则记0分,最后计算各因子得分。问卷的形式根据所研究的内容进行筛选和修改,检测攻击性行为问题,按CBCL中国标准化般的筛查常模,凡有一个因子或一个以上因子总分超过第95百分位平均分,即被定位有行为问题的儿童,没有超过第95百分位平均分,即该儿童被定位为行为正常儿童。测完后,在正常的范围内再细分,判断幼儿的攻击行为特点。 
  攻击性行为问卷中的题目共计22题,其中按因子将其分为四个部分: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愤怒和敌意。各个因子具体题目分布为:言语攻击为1、12、17、18、21、22题;身体攻击为2、3、8、9、11、19题;愤怒为10、13、14、15、20题;敌意为4、5、6、7、16题。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幼儿所测各因子的得分相加,得到最终分数,然后对得分进行分析。 
  2.文献综述法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并对其进行整理,在本研究提供大量的参考依据的同时,吸收原有文献的经验和研究结论,找出本研究的意义所在,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分析出气质与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关系,从而对本研究提供导向作用。 
  3.观察法 
  观察法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本人主要采用观察表的方式来进行观察。运用现有的文献资料,根据所要的研究内容,编制了观察表。观察由本人进行。本人运用自然观察法深入幼儿班级,观察的情境选择了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这两种情境。每种情境各进行20分钟的观察。主要是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作为观察视角,分别观察幼儿的性别、行为反馈、目的、起因、攻击类型以及最终终止方式,来进一步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了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状况。观察前做好观察表格准备。观察期间,考虑到本人能力有限,不能够同时观察所有孩子的表现情况,以免疏漏,故采用了录像,根据幼儿不同的活动时段进行记录,再分析幼儿的情况,填入观察表,使观察更具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