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初三化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解决策略进行了简要探讨,重视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再提高初三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初三化学;创新性;教学方法;使用 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要求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素质型人才,这也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在初三化学教学中采用何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并如何加以正确使用成为当今初中教学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初三化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不合理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并且影响至深,一定程度上导致化学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过于传统,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学理念趋于传统化,缺乏创新性,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难以适应,立足于长远发展,这种不合理的教学理念不利于我国素质型人才的培养。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初三是学生进行化学内容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实验与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达到有效契合,不利于学生对初三化学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设想。 3.课堂教学氛围不足 传统化的教学理念和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三化学的教学氛围,初三课堂教学氛围呈现呆板、死气沉沉的弊端,化学学科所具有的灵活性难以被有效调动,不利于学生探索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在这种枯燥教学氛围的渲染下,学生在思想上无法充分意识到化学学科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被抑制,无法充分发挥。 二、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的策略及使用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初三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化学教学工作中落实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育理念的树立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同时保持化学学科的独特性和应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专业修养,将化学学科的育人作用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有机结合,并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发散性逻辑思维能力的素质型人才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第三章内容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氢的性质、特点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同时进行分组探讨,积极听取学生的回答,并详尽解答。 2.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 初三化学教学模式要以多元化为主,由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向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并注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生活化和多样化。教师要以化学的教学理论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化学知识点的生活化,使教学内容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以讨论、实验、活动等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酸碱盐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将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与实际生活中的灯泡等相联系,,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从而得出酸碱盐能导电的实验结论。 3.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活跃气氛的渲染下,主动思考和积极发言,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发展。例如,在第一章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环境与化学世界物质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化学物质世界的感觉,在这种课堂氛围的渲染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化学就在生活实际中。 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是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内容的深化和发展,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具体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应用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化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应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瑞琴.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浅析[J].新课程:中学,2014(7):4. [2]张小丽.初三化学课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4(6):65. [3]王海光.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学周刊,2013(1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