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小组合作学习与数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 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具体小组合作学习的实例,探索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对小组才能促进数学有效性的研究。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第二部分论述了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第三部分论述了照顾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第四部分营造宽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第五部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以评价促发展。 
  关键词:合作与交流;课改;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但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既将男生和女生、优等生和学困生、善于沟通的和不善于沟通、活泼开朗的和内向文静的学生分到一起。这样既可以发挥个人的优势又可以发挥团队的力量,优势互补。具体形式可以采用按座位就近组合或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两种形式。 
  2.规范操作。小组中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其中有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纠错员、板书员等。在全班交流中往往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人人机会均等。使每个小组学生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以便更好地合作完成任务。往往组长负责组织大家积极讨论,中心发言人则是将本组讨论的最终结果展现给其他学生,纠错员则是中心发言人在阐述的过程中没有说到位将加以补充或者是其他小组中有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的人,记录员则是将本组讨论的结果加以整理成册或者是将其他组好的思路和想法进行整理的人。总之,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发挥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3.明确任务。小组合作交流的课堂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会团结互助,优势互补,既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又促进了社会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便于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当前合作交流学习普遍存在以下两种现象:(1)热闹有余,成效不足。有一部分教师并不明确什么是合作交流,更不明确哪些课程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以为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完成,只要课堂上有合作交流就是在合作学习,就解决问题了。这种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实际上是无用的。(2)分组采用优差搭配,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组成一帮一的帮扶小对子。这样既有利于优生的培养,又有利于学困生的成长。 
  三、照顾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这里所说的“弱势群体”指的是那些在学习方面不积极主动的学生。这些学生不像其他学生一样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想法,而自己本身不怎么积极主动,也懒于动手和动脑,在小组讨论中往往是配角。新课程要求教学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除了关注学优生的成长之外,也要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营造宽松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一个民主、团结、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总之,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课堂评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课堂上,为了有效进行展示环节,教师还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他们讨论、质疑、争议。这样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意义上起到了想要的结果。而有的课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没有真正进行讨论叫“假繁荣”现象。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以评价促发展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要尊重事实客观公正地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不要让孩子们觉得是虚假和虚伪性的评价。在奖励中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小组评价奖励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课堂展示情况、交流情况、讨论情况和合作情况。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有效奖励。特别是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或者是小组交流中的弱势群体,应尽量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及时有效的鼓励。 
  总之,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未来社会成员,学生必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会与同伴密切交往、热心互助,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只要坚持走小组合作交流的道路,我相信一定会促进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锤炼教师队伍科研与教学水平的具体举措,我们将坚持继续走好这条符合数学有效性发展的教学实际之路。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和探索,学生积极主动实践,相信这条道路一定会发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