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这个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社会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从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来适应社会需要。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旁征博引;巧设疑问 面对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到底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呢?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猜想和假设、分析和推理、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 一、教师要善于旁征博引,用引人入胜的事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思想政治学科往往比较抽象,没有趣味性,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无法取得内在的契合,学生在上课时往往觉得政治课无聊、枯燥,连上课都不情愿,更无法进行创新了。所以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想尽办法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如,讲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和寓言,应用一些言简意赅的歇后语,读一些引人入胜的诗歌,放一些动听美妙的音乐,讲一些引人思考的谜语,展示一些幽默有趣的漫画,,让大家讨论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和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事,将这些细节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便可让学生在每节政治课堂中都学到新的知识点,有新的感觉和体验,进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索未知的欲望和好奇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做好铺垫。 二、巧设疑问,加强引领,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具有思考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如,在教学《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时,我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1)大家经常买菜吗?什么时候买蔬菜价贵,什么时候买便宜?(2)为什么在冬季买羽绒服贵,夏季便宜?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让学生尽量多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各种各样实践活动的参与可以有效地拓展主体性参与活动的空间和进行开放性教学,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专题报告及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及内容的限制,主要以学生的亲自参与和自主活动为主,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开展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进行体验,进而使其主动进行探索,亲自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自主地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3.组织相关的案例讨论活动。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研究,并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与其相关的辩题,并选择一个较好的时间组织学生围绕某一话题展开辩论。对于案例的评价,老师不能大包大揽,而应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是非曲直。另外,通过辩论,学生不仅能加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 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PM2.5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总之,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强烈呼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开拓,勇于创新,让创新教育之花更加灿烂地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