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让情境教学有力地行走在数学课堂

摘 要:数学课堂需要教师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以快乐的状态探究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所以,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如何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的教学情境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场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只有入景,才能生情。让学生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翁,我们的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超市购物”时,可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模拟超市,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买卖。通过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知不觉中融入探索新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起求知欲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师也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讲一些改编的、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进入到新课意境。例如,在开始分数教学时,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夏天中午时,大家都很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叫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叫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快速提高。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导入新课: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装入长方体盒子里。为了使礼物更加美观,他打算亲手包装盒子。他想裁剪大小适宜的包装纸,他至少要裁多大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这节课我对例1进行优化组合,真正使数学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不由自主地开始探究如何解决长方体的表面积,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知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家都知道,学生对做游戏真的是乐此不疲。如果我们能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游戏情境,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兴致能有多高,教学效果自然非常理想。我在教学《比赛场次》时,就在课前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礼仪之邦,见面后首先握手。下面,我们四人一组做一个握手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小组内每两个学生之间必须握一次手,并说:‘祝你学习愉快’!最后,各小组统计一下本组学生一共握了几次手。”这时,学生兴致盎然,纷纷热情握手,并统计自己小组一共握了几次手。接着,老师让大家分小组汇报。大家刚刚做了握手的游戏,都能说出握了六次手,并描述统计握手的过程。接着,进行新课教学。我们班准备选8名学生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2名学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每个学生要进行几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有了刚才课前游戏知识的铺垫,学生以此类推,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探究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 
  就这样,通过一个课前游戏,学生就已经把这节课的难点知识突破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亲自做了这个游戏,所以对求比赛场次的规律理解得非常透彻,掌握得比较轻松。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其创造才能,使小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