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作文教学,有些老师总觉得头痛,最主要的原因是有的学生在写作文中,总觉得不知道写些什么或无话可说。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 俗话说得好,作文的源来自生活,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事物。因为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写出的文章才会感染人。 例如,我在讲朱自清《春》这课时,正值春季,我先领着学生去春游,来到郊外,让学生观察花、草、树、鸟,有的学生说,小草绿了,有的学生说桃花开了,有的学生说柳树抽出了新的枝条,还有的学生说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学们高兴极了,班上成了欢乐的海洋,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回去写一篇小随笔。 我讲朱自清《春》这课时,提问学生,《春》这课作者为什么会写得那么好,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学生说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有的学生说作者善于体验生活,还有的学生说作者有着丰富的情感,我说,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正因为朱自清发现了美的事物,对生活有独特的感受,所以才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文章。 学完这课,我让学生明白: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大家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这样我们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积累优美语句段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无论读哪一本书或哪一篇文章,都应该让学生领悟书的主要内容与主题,能知道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教师在平日的教学里,就应该注重这些方面的教学。 例如,我在讲鲁迅《雪》这课时,重点领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美,如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了这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等。然后回归到阅读上,我们阅读其他文章也该如此,应该知道哪些内容是优美语句段,课下如何做好读书笔记,要求长期积累,牢记在脑海里,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积累优美语句段,对写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有时也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培养学生多看课外书这点也很重要,因为大量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获得。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进行大量阅读,善于积累,就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写出的作文就会有魂。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把握文章的结构美 文章的结构美是作者对生活美的独特发现、理解与创造。它具体表现为新颖美、纵横壮阔美、曲折紧凑美、内在美和整体美五个方面。有的学生写作文,往往把握不住这五个方面,东一笔西一笔,让别人看了,总觉得是凑字数。教师在平日的教学里,就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教学。 例如,我在讲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这课时,首先让学生找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然后追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的?文章的结构美体现在哪里?当学生把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后,就把落脚点放在学生写作上,给学生出示一些平日里收集的材料,如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畅所欲言,共同谋篇布局,然后写作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能力,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会学生提炼作文素材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写不出好作文。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作文。材料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一篇作文,给了学生许多素材,让学生从中选取哪些素材有用,哪些素材没用,并说出为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1.立意深刻,创意新颖 即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如学生选勤劳材料可以表达追求幸福与和谐的主题,如学生选关爱材料可以表达亲情和友谊的主题,学生一旦明白这个道理,作文进步是很明显的,真情实感也会自然流露出来。这就叫平凡中见真情。 2.选例典型,效果最佳 要想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应该让学生明白,撷取最恰当、最新鲜、最能震撼人心的素材,是体现作文主题最好的素材,即使再好的材料,与主题无关,也不要选,选取的素材,必须为作文的主题服务,做到恰到好处地使用写作材料表情达意,才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3.选材要精,拟题尽量从小角度切入 生活是海,文章是浪。生活中题材广阔无垠,而写入文章的仅是浪花。浪花虽小,但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小角度能够表现大主题。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选材时切入的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 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例如,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能力,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指导学生写作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不断引导,适时鼓励,持之以恒。让学生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知道如何春赏嫩绿、夏赏花开、秋赏落叶、冬赏雪飘,这样学生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富,作文也就会写得生动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