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摘 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重点探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同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理解,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几点建设性意见,力求通过多年努力,找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逻辑思维;学习兴趣;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学好小学数学的智力基础,而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通过科学的数学教育获得,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和系统的培养计划,进而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一、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思维,而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形象思维较丰富。要想改变小学生的思维习惯,需要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内心深处对数学感兴趣、对使用抽象思维感兴趣。传统以解题、讲题、练题为中心的数学教学,让小学生在还未对数学产生兴趣之前就因为繁琐重复的练习题而厌倦数学。他们每天都在应付习题,不可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不可能主动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准备,也是改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有力措施。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尽管小学数学在应试教育的蛊惑下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着重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以及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改变传统以数学题替代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的现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师要找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并且还要强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让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三、巧妙运用教学策略 
  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列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一环,鉴于小学生善用形象思维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的行为特点,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学策略。一方面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可以调动小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在巧妙的课堂设计中灌输到小学生的头脑中。例如,在教学简单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就可以让小学生亲自拿尺子去量一量,拿剪刀去剪一剪、去拼一拼,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学会思维。 
  四、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小学生的表现欲会随着老师的鼓励和肯定而增强,小学生的思维力也会因为教师善于引导和启发而不断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某一类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找出这一类数学问题的共通之处,由此再去分析其他类数学问题。通过对一类数学问题的分析、探讨和思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育实践者要立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发挥教学能动性,为小学数学教学贡献知识和力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助跑。 
  参考文献: 
  [1]宋彩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 
  [2]尚海燕.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A].2012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