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突破了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紧跟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的新课程改革,才能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多年,但实际的教学思想、实践和效率都没能得到本质上的突破和改善。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考试制度和教材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革,自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未能突破传统,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现下我们使用的地理新教材,不仅为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和希望,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挑战和责任。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抛砖引玉,望与其他同仁商榷。 一、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机遇伴随之更严格,更高的要求也随之而来。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行为,与时俱进,建立崭新且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教师观和效率观,坚持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讨,使自己具备更加结实的理论基础,为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效率,增强课堂活力 1.以生为本,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人们常说,在心情愉悦时,观察力敏锐,记忆力效果好,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相反,则一切活动都会受到阻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亦是如此,课堂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心境的直接创造者和影响者,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探索的欲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地理学生产生兴趣,学习热情就会高涨,思维也会活跃,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用一幕幕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积极自主地完成问题的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3.联系生活,让学生体味地理学习的乐趣。我深信,学习就是要会用,学生一定要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常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并引入地理课堂,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地理,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另一方面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