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把握时机,百花争鸣

摘 要:在高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并不一定要限定在课的一开始,任何适合创设情境的时机都可以利用,甚至整节课都可以是一个大的情境。 
  关键词:情境创设;时机;练习拓展 
  课堂情境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就时机而言,在课堂引入处、在自主探索时、在实践活动时、在练习拓展时都能够适时创设情境,让知识在课堂的45分钟内更好地灌输给学生。 
  下面我就几个主要时机阐述一下: 
  一、在课堂引入处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巧妙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开始之初创设情境,需要引导学生从欢愉的下课情绪中快速融入课堂,这时需要更能够感染学生的情境,可以运用生活情境或活动情境,例如,在讲到《华夏意匠——中国古代建筑》这节课的时候,这课重点是讲解故宫,一打上课铃声,学生还没有从上节体育课的亢奋中安静下来,于是我先播放《北京欢迎你》的视频,在一分钟内不但把他们的注意力给拉了回来,而且也意在引导他们进入课题内容,紧接着就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由于是故宫的建筑研究,如果单纯从建筑的角度去讲解,教师难以下手,学生难以理解,于是将整个课堂幻想成一个游览的大情境,教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在这种情境导入之下,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求知欲更强,课堂效果更佳。 
  二、在自主探索时创设情境 
  自主探索的情境一般是在课堂进行到一定程度所创设的情境,自主探索是为了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着重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运用自身的知识积累、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以点拨和启发,即所谓的“点到为止”,将思考和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探索。 
  例如,在《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这节课中,课堂进行到自主探究的环节时,由于是西方的现代美术,具有很抽象的意义,很难理解艺术作品自身的意义,我在视频上展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分组讨论,问题囊括了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讨论激烈,讨论结束后,分别由各组推荐代表回答,课堂效果颇佳。 
  三、在实践活动时创设情境 
  1.资料法,增强探究欲望 
  根据需要向学生出示历史事件、社会问题、自然环境、文化体育生活等资料,以此增强学生探究欲望,发现将要探究的问题。在教学《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时,讲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学生对金字塔一知半解,我便搜集了一些金字塔的重要资料,课前发下去,有了这份资料做铺垫,在课堂上学生互相探讨、踊跃发言。 
  2.表演法,寓教于乐 
  教学中可编排一些与活动内容有关的歌曲、舞蹈、小品等由学生表演,然后分析其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这节课中,讲到断臂维纳斯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主动上前来演示没有断臂前的维纳斯那支“断臂”是如何摆放的,这就引起了学生很强的求知欲,同时,又烘托了课堂气氛,做到了寓教于乐。 
  3.音像法,产生现场感 
  播放录音、录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时,《清明上河图》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幅绘画,学生一开始感觉这有什么好讲的,但这偏偏是这堂课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进入绘画细细品味,就成了我备课的首要重难点,我在网上找到一段世博会此幅绘画的动画片段,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也主动向老师提问,这就说明学生在主动思考,已经进入课堂内容了,这也是这堂课成功导入的一步。 
  四、在练习拓展时创设情境 
  练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因此要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练习,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在教学《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时,由于一般的雕塑是用泥塑的,由于教学设施的限制,在练习的时候,我就采取用书作原材料,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用书堆出一个一个“雕塑”,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情境创设在课堂的各个时机的运用及方法,要做到张弛有度、游刃有余,还需教师平时注重在课堂上的积累,才能够把握如何在适当时机运用适当的方法,才能够让课堂在每一分钟都出彩,一环扣一环,让课堂的各个环节都百花争鸣,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