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行动导向教学不可或缺

中职《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强调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如何让学生在《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中获得多重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自然,这一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教师身上。本文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进行不断的探讨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教改思路。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展示学生作品。 
  一、在课前准备上,以自主探索为主 
  尽管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的准备等,但是在课前准备上,笔者仍然强调以自主探索为主。 
  在新的课程视角下,一种教学观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深入人心——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中小学生如此,中职学生亦然。比如,在“流水施工基本原理”的学习中,施工组织的方式有“依次施工、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三种内容,千万别直接灌输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下达任务,以简洁的语言陈述任务,并下发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索。这样的自主、探索、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放手一搏,其收获是多方面的,效果是立体的,这样获得的知识也一定能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记忆库中。 
  二、在完成任务上,以自主实践为主 
  下达任务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确定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科学调控的基础上充分地放权,比如,实验操作权、自主探究权、自我管理权……就《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而言,诸如流水施工基本原理、多种组织安排方式、多种网络计划技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排等,都应该注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注重自主探索和突破,强调实际应用,提高探究和实际应用能力。 
  仍然以“流水施工基本原理”为例,不论是依次施工、平行施工、流水施工的特点,还是流水施工组织的类型;不论是绘制流水施工水平指示图和垂直批示图表,还是划分施工段和施工过程的原则;也不论是确定流水节拍和流水步距,还是固定节拍和成倍节拍流水的组织方法……都应该正视一点一滴的“实战”能力,追求一步一个台阶的进步。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上上镜”,有意识地让学生和现实深度对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三、在展示作品上,以合作讨论为主 
  当学生完成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此时提倡合作讨论或者小组协同式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么就一起走。” 
  例如,在流水施工中,当专业队不能连续作业,因无工作面而停工时,但对于在建筑群中大流水施工时,这种专业流水的停工可以避免;对单栋建筑物的专业流水施工组织则应避免m<n的情况出现。   这些都可以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解决。在学生的作品展示中,应该既有合作,又有探究;既有课程内的深入研究和操作,又有对课本外的延伸扩展。不管什么样的学习,只要能有益于《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学习,教师都该鼓励,教师更应该对学生的多元化探索“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