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念的转化不仅表明了我国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对于生命成长课堂的教育理念的认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可以很好地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改变教师的教学立场和教学观念,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生命成长课堂教学;学生;数学意识 对于各个学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课堂是比较乏味的,并且这种教学现状也是比较普遍的,对于我国的数学教研工作者来说,迫切的需要找到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这一现状。生命成长课堂教学理论的出现和实践,则很好地实现这一构想,同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这对于我国的数学教育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突破。 一、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生命化课堂的“根基”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生命化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意识,充分地予以尊重,以平等的关系来进行知识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的灌输与接受。同时,重视情感上的交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错误”假设,并在认可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知识的引导,从而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 二、创设合作互动的课堂:构建生命化课堂的“主旋律” 生命化课堂的模式是要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达成学习共识、共同经历学习过程、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做到师生互动,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会给知识注入生命的气息,知识也因此而平添了几分鲜活的色彩。 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把生活和数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能让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在开始新课时应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体验课堂教学,去理解新知识,进而产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亲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恰当的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教材,教师应该把现实生活搬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要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在熟悉的情境中畅快地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综上所述,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自主学习是确保我国的数学教育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生命成长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实现师生双方共同进步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