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细节,品味文章
2015-05-11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张芃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并不是为了仅仅读懂课本上几本有限的文章,而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阅读的方法,从而能进行更为广泛的阅读。许多文章中的语言、表情、心理活动相对比较丰富,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描写,它们共同作用,生动立体地塑造了鲜活的人物,抒发了深厚的情感,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而这些细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就使得它成为学生阅读的最好抓手。 一、借助文本,了解细节 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每篇记叙文写作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有展现人物的语言,有刻画人物的表情,有描绘人物的动作。阅读文本文章的过程,实则上就是对细节进行点状认识的过程。 《学会查“无字词典”》是进入三年级涉及到的第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父子间对话向读者传递了结合生活情景理解词语的方法。而父亲的语言也恰是全文阅读理解的重点。初读这篇文章,就可以让学生先圈画出父亲的语言,读一读从中获得了什么。从而明白语言描写与文章中心之间的密切关系。《哪吒闹海》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通过“闪、躲、扔、纵身、抖”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机灵、勇敢的小哪吒的形象。通过“找动词——演一演——谈感受”几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动作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花瓣飘香》中“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低着头不好意思”,“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这些表情的细致刻画让我们知道她不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对塑造人物起到关键的作用。 多篇课文的阅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散点状形成对于细节的认识:语言是细节,动作是细节,表情是细节------但此时的认识是模糊的,是不明确的,仅仅是了解而已。 二、拓展阅读,熟悉细节 遗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理论告诉我们及时巩固的重要性。受认知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还不能做到自主理解和内化,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以类似的思维刺激来强化认识。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这课时,我们往往会抓住动作来体会哪吒机灵、勇敢的形象,把握了课本的深度,也应该关注文章的广度。从《哪吒闹海》到课堂补充阅读《夸父逐日》,这两篇文章之间有相同之处:同样是神话故事,同样以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在读此篇补充阅读时,所解决的问题也与文本教学相同: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通过哪些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动作这个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主人公,表达文章中心起着重要作用。 三、把握细节,品味文章 1、调整课堂教学环节 随着学生对细节认知水平的提升,对文字的敏感度也相应提高,他们具备了品读文字的能力,而他们要面对的文章内容丰富了,蕴含的道理也相对深刻。可以将课堂阅读教学分为“读——品——悟——拓”四个环节。 读 “读”是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这里所说的读,是指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品 “品”是对文章进行精细阅读,唤醒主体意识,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我们这里所说的“品”,就是要围绕中心问题,圈画出能体现中心的细节,并能感受到细节对于表现中心所起的作用。 悟 “悟”源于“品”,又高于品,是由文字表面含义读到文字背后情感的一个升华的过程。 拓 由说促悟,联系实际谈谈对文章中心的理解;由学促读,从课本阅读走入课外阅读;由理促行,将从文本中习得的道理落实到实际的生活行动中。 2、梯度训练,突破难点 能围绕中心找准细节,品读文字无疑是学生阅读文章的难点。可以先在段落训练中形成“围绕中心找细节”的意识。例如教学《卧薪尝胆》一课的第四自然段,遵循三步骤“找中心句——提炼中心——圈画语句”,首先找出中心句“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接着提炼中心“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根据中心圈画相关语句“亲自下田耕种,睡在柴草上,挂苦胆,尝苦味”,进而了解作者组织文字,是为体现中心服务的。再在篇章阅读中,加深“围绕中心找细节”的意识,如教学《李广射虎》一课,通过题目,我们可以概括出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李广射虎这件事,通过这件事给我们塑造了神勇无比的李广形象,把握住了这一中心,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读文章,圈画出相关语句,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对比阅读,由“品”到“悟” 在学生已经了解细节,并具备了围绕中心问题圈画细节的能力之后,我们须待提升的是学生把握刻画细节与体现中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我们介入了对比阅读的训练。 我们这里所说的对比阅读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对比阅读,更明确地说是找到文本中的矛盾,情节中的冲突,描述对象的前后差异,以此来品悟文章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小骆驼在遭受了小红马的嘲笑后觉得挺委屈,但通过沙漠旅行,他又为自己的特殊外貌而感到自豪。通过前后心理变化差异的刻画,让学生懂得,有作用的才真正值得骄傲。《“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我们抓住汤姆抓鱼放鱼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心理,从抓到鱼时的“惊喜、小心翼翼”到放鱼时的“很不情愿、慢吞吞、叹了口气”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从而品悟到文章的主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遵守规定。 四、运用能力,自主阅读 1、系统化进行拓展阅读 苏教版教材的单元组合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在紧扣细节品读完单元文章之后,导入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谈礼貌》),由亲人之间的爱延伸到更广义的爱。此类主题的整本书很多,《感恩父母》《我的奶奶好烦》《爷爷是棵樱桃树》等儿童题材的作品就可以成为本单元的主题阅读库。在经历了书本学习之后,学生进入与单元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有了这个极具唤醒力的阅读库,学生就能飞得更高更远。 2、读书交流促进阅读 “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小学生,对于文章也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根据年级段的不同,可以分小组对整段或者整篇文章进行读后的交流,每人的切入点不同,就使得小组内的同学对于所读文本有较为立体的认识。 交流前可以精选话题。如“《草房子》人物品析”,学生在进行这个话题交流之前,要全面、深入地阅读文章,抓住细节品悟人物的特点,才能使自己的表述有据可依。并且,通过交流,可以在生与生之间搭建自主探索、互补提升的平台,以达到有效促进阅读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