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绽放别样的精彩
2015-05-05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陈单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走出误区,增强课程意识,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以“生活”为纽带,以“实践”为基础,以“体验、感受、领悟和品味”为基本策略,让学生在充盈着浓浓语文味的综合性学习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习方式 课程意识 创造性 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较好地整合语文知识和能力,不仅开拓了广阔的语文实践的空间,而且成为沟通“课堂语文”和“生活语文”及其它学科的桥梁,这对实践“大语文”教学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广大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教师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不少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⒈认识不够到位,把学习当成累赘 很多农村语文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她们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独立价值,认为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属,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必修”的地位。也有些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价值有所认识,认为东西是好东西,但费时多,挺吃力,效果也不见得就好,可能还会影响教学进程,精力都投入不够,整体上不够重视。还有些老师狭窄地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为完成了教材编排的主题学习就好了。殊不知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教材的编排,更是一种教学的理念和意识,综合性学习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 ⒉资源开发不足,让学习迷失方向 许多教师在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过于依赖语文课本,没有联系学生生活和学校实际开发学习资源,“教教材”成为很多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常态。即使是现有课程资源,也有教师未能“吃透”,不能创造性地“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更谈不上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班本特色、师本特色、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质量。 ⒊指导缺乏方法,使学习错失精彩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缺乏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许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是因为教材编写的需要,不是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很多时候导入没有问题意识,至于活动过程几乎交于学生完成,没有形成指导策略,没有过程的指导这不是“自主”,而是放任自流,使综合性学习的过程错失了许多精彩。 二、农村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策略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走出误区,增强课程意识,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科学认识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点,以“生活”为纽带,以“实践”为基础,以“体验、感受、领悟和品味”为基本策略,让学生在充盈着浓浓语文味的综合性学习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语文的多姿多彩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语文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因此生活实践是检验语文能力的最好平台。而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颂会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书信等应用文;还可以让学生为家乡的景点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等。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⒉了解地方特色文化,感受语文的丰厚底蕴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现实生活中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命历程,为学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语文教师应以无限广阔的生活背景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主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课余引导学生通过采访家长,搜集一些关于家乡过年过节的传统民俗、乡土风情、相关传说,以及自身的独特体验,制作成手抄报,进行展示交流,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再比如让学生结合当地的石文化,去了解并收集家乡石头的历史、石头的种类及有石美誉之称的名胜古迹等。学生们兴趣十分浓,很好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⒊听说读写融合贯通,领悟语文的丰富内涵 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要把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当中。可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在活动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课余生活也会给孩子留下许多深刻而难忘的记忆。可以设计以“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为主题的写作、口语交际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活动:①请学生用表格或日记形式记录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课余生活及感受。②把比较有趣或感受深刻的事写下来,写生动写具体。③交流分享同学的精彩课余生活。④评价哪些同学的课余生活安排合理,过得精彩,哪些同学写的生动具体?再指导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课余活动写一篇习作。通过上述活动地开展,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巧妙地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会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⒋快乐遨游书海世界,品味语文的博大精深 综合性学习是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脉相承的。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教给一些方法,提出一定的要求,使课外阅读能落实,有质量。可围绕学生的兴趣,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如阅读科普读物、文学名著、名人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在“我读名人故事”专题阅读中,可以这样设计:①阅读几个名人故事。②举办“名人精彩故事会”竞赛活动。评出“最佳演讲者”,借此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③说说阅读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方法。④举办“我喜欢的名人”辩论会,让学生学会评价人物。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能力。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为教师的教学谱写了崭新的篇章。“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需要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多方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熊 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箬横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