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探索
2025-04-22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摘 要:随着独立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自身的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也刻不容缓。目前,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存在着管理条例陈旧、资源不足、分配不合理、安全制度不完善、管理队伍、管理时间有限制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应该探索出适合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的方法,比如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加大资源配置,进行开放化、网络化管理等。总之,让实验室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教师,让学院取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探索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必然需加大实验、实践教学比重,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实验、实践教学的训练中。而学生进行实验、实践的主要场所是实验室,如何有效的管理好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关系到学院的发展与培养目标的实现。 1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检验课堂所学知识的最好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的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动手能力,观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是大学基本设施之一,是实验教学的良好载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场所[1]。大学的实验室不仅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而且在学术交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实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到规范化管理,首先应贯彻国家、省与市级相关实验室管理规定,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满足教学与科研实验所需设施、设备与配套功能,提高实验室效益产出,为社会发展做贡献[2]。 2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实验室管理条例陈旧。 目前,独立学院在实验室方面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很多独立学院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已经趋向老化[3],有些规章制度甚至是用了十几年。这些旧的规章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和管理目标,甚至是阻碍了现代化教学的发展。 2.实验设备资源不足,现有设备分配不合理。 国内很多独立学院没有对自身的实验教学引起足够重视,实验设备投入力度不够,往往依赖于母体学校的实验室。实验室中的实验设备没有按照学生人数的标准去配置,常常出现资源不足的现象。长此以往,很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因为管理较为封闭,经常出现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购置的设备不能够相互渗透和利用,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3.忽视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投入,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独立学院学生人数的增加,实验室的使用率在不断提高,甚至一些实验室在超负荷使用。国内很多独立学院实验室只有一般的安全消防设施,没有针对性的配套安全设备和安全防范设施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及时进行修订,存在一定的缺陷。安全管理往往重心放在水、电、火、卫生、防盗等日常事务上,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培训、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事故的综合预防、应急措施等,而这些恰恰才是安全管理的核心。 4.实验室的开放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由于人员、设备有限等因素,很多独立学院实验室的开放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能够做到随时向学生敞开[4]。学生通常只有在上实验课时才有机会接触实验设备,课后实验的复习巩固,实验室内容的扩充,都没有足够的机会。 5.实验室管理队伍有待完善 由于独立学院还没有足够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室管理队伍相当匮乏。一些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往是“半路出家”,专业性不强。实验室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这已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瓶颈”[5] 。 3 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1.改革与创新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改革或剔除旧的管理条例,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岗位职责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有《岗位责任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中心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开放管理办法》[6]、《信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还包括相关的辅助管理制度。对购进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制定操作规程,建立专人使用管理档案制度,不定期抽查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仪器设备的帐、物、卡要相符;管理员对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要掌握,设备的维修要及时,完好率要保持在98%以上,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实验设备合理配置和使用 在实验设备的配置上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安排,符合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邀请专家对学校的实验教学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实验室配置的依据,避免盲目进行资源配置。加强设备购置的审核制度,对于年度设备购置计划,特别是大型的贵重仪器设备,要组织专家从设备利用率、性能指标、物质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行论证,从管理的源头上杜绝浪费和提高设备利用率[7]。 3.构建“教育、预防、整改”一体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