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院校与部队开展“联教联训联考”模式的探索
2025-04-22 | 所属栏目:来稿选登 | 点击:次
摘 要:联教联训联考作为士官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实现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教学理论与部队实践的紧密衔接。深化联教联训联考研究,开展联教联训联考实践,探索一条与士官人才培养特点规律相符合、与专业训练相适应的联教联训联考新路子,对于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部队战斗力生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联考;模式探索 随着我校向士官职业化教育的转型,士官教育逐渐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如何确保士官教育紧贴部队作战训练需要、紧贴部队建设发展需要、紧贴学员岗位任职需要,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就必须积极探索和构建联教联训联考的“合力育人”模式,这对于培养适应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所需的高素质新型汽车士官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联考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联教联训联考模式,能够使院校教学紧贴部队实际与岗位需求,使士官学员在校期间有机会参与部队实践,了解部队情况,熟悉基层岗位任职需求,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和训练的针对性。一是巩固学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借助联教联训联考这一纽带,依托部队训练平台,把实践性教学搬到部队演练场,让学员与战士混合编组,使学员在同步训练、同步演练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学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二是锻炼学员的组织指挥能力。联教联训联考模拟的是真实的战场环境,培养的是学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各项训演课目的组织准备与训演实施都由学员轮流担任指挥员,让学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锻炼并提升自己的组织指挥能力。三是提前适应部队的岗位任职需求。联教联训联考中,学员和战士一起训练,共同完成训演课目,这样学员有机会提前熟悉部队基层的战备训练、管理教育,近距离认知当前部队的现状,为毕业后适应第一任职需求做好准备。 (二)有助于提升教员教学能力 通过参加院校与部队组织的联教联训联考大型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员的教学水平。一是提高教员的执教能力。教员可全面了解部队装备性能、战备训练状况、组织指挥程序等情况,将部队战备训练实践及时搬上课堂,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丰富教员的实践经历。教员参与部队联教联训联考,能丰富自己的基层阅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缩小教学理论与部队组训间的客观差距。三是培育教员的严谨教风。教员通过与部队官兵在训练与演练中的交流、学习,能体会到部队官兵的思想品质和顽强斗志,感受到战士身上的训练热情和战斗作风,有助于提高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教风。 (三)有助于创新组训的新思路 联教联训联考模式可以实现院校与部队的联合互动、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学校专家可以为部队训练演习提供整体规划方案和技术指导,部队可以依托其装备及训练优势,使学员熟悉新战法、新训法、新管法,以缩小院校与部队训练间的差距。同时,通过互派师资力量,达成联合教学、联合演习、联合训练、联合考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两者组训的新思路。 2 当前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联考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没有实现系统的优势互补 目前,院校侧重于人才培养的知识性、基础性、系统性,在实际能力的培养上偏弱;部队侧重于人才培养的岗位性、操作性、实践性,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偏低。尽管近年来院校与部队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双向渗透,但由于缺乏整体的、宏观的设计与调控,院校与部队人才共育工作基本上处于较为机械的互补状态,未能完全实现有机融合和充分体现综合优势。 (二)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开发 由于传统上院校与部队之间、院校与院校之间、部队与部队之间处于自上而下、分割式的管理模式,不同院校与不同军兵种部队之间的教育资源没有实现高度共享,导致一些人才共育资源远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三)没有实现良性的训用机制 长期以来,人们对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之间的关系还存在模糊认识,存在“院校管训、部队管用”的观念。院校与部队“联合培训、训用结合”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院校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和潜力,但这种优势尚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部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研而不用”的问题。反之,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受到部队教育训练技术手段的制约,受训学员在院校学习的一些前沿性、先进性理论,由于部队知识力转化为直接战斗力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存在着“学非所用、学用脱节”的现象。 3 构建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联考的主要对策 (一)精选骨干力量,组建联教联训联考组织机构和导调队伍 |